华为UDS:ARM自组织硬盘满足CERN功耗
比特网—黄亮 发表于:12年09月07日 00:55 [转载] 比特网
提到对象存储的用途,以该领域的事实优势厂商EMC为例,早期推出的Centera产品家族针对数据归档,而Atmos则用于云存储。华为UDS的对象存储支持Amazon S3接口、赛门铁克NBU和CommVault Simpana备份接口,据了解目前NFS/CIFS文件访问协议还需要另外添加网关,未来计划集成到UDS产品中。
满足CERN功耗要求,ARM综合成本暂胜Atom
如上图,华为UDS海量存储从20节点的原形开始,到2010年底实现192节点的原形产品,今年一月交付给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 384节点的系统,并于7月通过了OpenLAB的性能测试。在本次云计算大会上该产品正式发布。
CERN以前使用了大量的磁带,因为磁带不像磁盘旋转介质——在没有数据读写时是不耗电的。华为IT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先生表示,瑞士发电的成本较高,该组织还曾表示想把数据中心迁移到电费相对低廉的东欧。而功耗和成本正是UDS使用ARM而不是Intel Atom等处理器的原因,据了解华为此前在这一系列的产品中使用过Atom。
对于360这家公司,笔者在这里也不想对发表任何看法。只是在去年的HCC大会上,他们获悉华为基于ARM芯片的云存储解决方案,更低功耗、更高部署密度,以及数据可靠性基础之上更少的数据冗余——擦除编码。如此说来,UDS也能像Amplistor那样选择实现较高的硬盘利用率而不是三副本?
今年9月将在奇虎360上海IDC部署第一套试验系统。我觉得在华为UDS产品的背后,硬件选择和设计显出了一定的实力,软件和系统原理看上去尽管不算太复杂,但要做到相对完善也不算容易。我们等待着更多国内外用户的使用反馈,毕竟产品不断地卖出去才是硬道理。
加深合作:元数据处理、硬盘接口变成以太网?
笔者在昨天的报道中使用了“与硬盘厂商合作:按碟片失效不只是XIO专有”这样的小标题,但当范瑞琦在采访中谈到未来可能会和硬盘厂商合作,将磁盘自身的接口变成以太网时,还是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当您看到这里,如此做的原因应该不难解释了——提高集成度,将UDS的(Hash/纠删码)ARM元数据处理单元和以太网接口放到硬盘的电路板上,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故障点和成本。
记得我们在《纪录中国——企业存储的自主之路》一文中曾经谈到:“采购量越大的“甲方”对于上游供应商的控制能力也越强,这个不仅体现在议价方面... 希捷(占有一半以上的企业级硬盘市场)等出货给大OEM客户与分销渠道/采购量较小厂商的硬盘品质也有等级之分”。以华为今天的硬盘采购量无法与惠普等厂商相比,那他们提出定制化合作的理由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技术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真的可以做到联合开发,其次既然客户有这样的需要,OEM厂商又有利可图,怎么就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