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固态硬盘是可选可不选的身外之物?

近期SSD价格的下滑让很多消费者大呼过瘾,不少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但是还有很多朋友依然认为现在还不是选购固态硬盘的时机。有些人认为只有当固态硬盘降至只比同容量的械硬盘高上20~30%价格的时候才会选购。显然尽管固态硬盘有着相当多的优点,但是价格依然是左右消费者选购的最重要的因素。而进一步讲,在我们购买电脑的时候,固态硬盘仍是可选可不选的身外之物。

不久前笔者帮一个朋友整理一套攒机配置,通过对CPU以及平台其他组件的合理化的调整,最终节省出了400多元,并推荐他选择一款64GB的固态硬盘,结果得到的回应是“还是算了吧”。

已经接受固态硬盘的朋友都可以很鲜明地点出,这400多元花在固态硬盘上会远比花在CPU、内存方面,对提升系统应用体验更加有效!因为机械硬盘较慢的随机存取时间,会造成我们在如系统启动、软件开启、程序加载等方面的巨大延迟,而固态硬盘这种基于闪存的存储设备,随机存取是其最大的优势。

很多人认为固态硬盘的推广会给传统机械硬盘带来极大的冲击,不过目前这个市场的规模还很小,比如在固态存储领域增长速度迅猛的OCZ其季度营收不过 1.3亿美元,专注于企业级固态硬盘领域的Fusion-io的财季收入也是不到1亿美元,这与希捷、西部数据动辄30、40亿的财季收入相差甚远。

传统硬盘市场基数依然非常庞大

此前IDC预计固态硬盘市场将呈现每年50%的增长速度,因此我们也不可否认该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但就消费级市场而言,目前选购固态硬盘的用户依然是少数,其实价格并未唯一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在于消费理念,而各大固态硬盘只是不遗余力地宣传固态硬盘的优越之处,却缺少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

我们用了这么多年的机械硬盘并未感到不妥

厂商总是不断地在宣传固态硬盘是“比传统硬盘更高效、更可靠和耐用的选择”,但是对于广大机械硬盘用了数年乃至十几年的朋友,我们已经习惯了每次等待开机的那个过程,习惯了定期进行碎片整理,习惯了它所发出的噪音,却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

固态硬盘是“比传统硬盘更高效、更可靠和耐用的选择”

最关键的在于,这么多年来我们谈起硬盘首先就是看容量,1999年的昆腾火球10.2GB,到了2009年希捷和西部数据的2TB开始流行。硬盘的容量在10年间翻了近200倍,今后依然会是这样的主旋律。所以对消费者来说,硬盘的容量仍是最为重要的。

巨大的转变:固态硬盘玩性能不玩容量

结果固态硬盘的出现,不玩容量,开始玩性能。说起电脑的性能,大部分消费者的认知就是CPU和内存是电脑运行速度的保证。面向消费级市场的产品,所有的传统硬盘厂商每一次发布新产品都是以更大的容量作为宣传点,他们不是电脑性能提升的来源而是一个仓库。这种传统电脑组成结构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我们。

对消费级市场,硬盘从来都是看容量

相较之下固态硬盘这种“比传统硬盘更高效、更可靠和耐用的选择”的产品却强加给消费者一些观念,让你去了解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差异,开始讲究随机存取效能甚至是IOPS,要知道IOPS更多是在企业级存储中提到的词汇。

而如此多的技术名词,消费者根本没有必要去了解。由于消费者不了解他们的工作机制,甚至不知道硬盘还要分为这么多种,最终“买硬盘要看容量”的观点让他们总结出固态硬盘只是一个容价比极低的产品。

你会为硬盘的速度花钱吗?

这就像CPU一样,一直以来我们买CPU都是看频率,看核心数量,有时候还要看看缓存,但是现在也有CPU是主打低功耗的,比如英特尔酷睿i5 2500T和i5 2500,前者的频率为2.3GHz、TDP为45W,而后者的频率为3.3GHz、TDP为95W,价格方面i5 2500还要便宜10美元,你会选哪个呢?

除非是特殊环境,笔者认为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选择频率更高还相对便宜的i5 2500,理由很简单,这些人不会为节能而花钱,因为他们认为CPU从来讲求的是性能价格比。即便这点频率并不会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至少就现在来讲,你会为“容量是第一要素”的硬盘在性能上多花几百元钱吗?

刚刚的问题也许有人会有异议,特别是那些稍有追求或讲求的用户还是会考虑低功耗版本的CPU,只要他们没有为此花费太多的钱。比如在2010年的酷睿i5 750S,频率和功耗都只比750稍低一点,但是价格却贵出50美元。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自己的平衡点

其实我们在选择CPU的时候,性能是基准,然后节能是额外考虑的事情,只要不用花费太多的钱。所以,我们值不值得为了这额外的东西花钱,也要看和谁比,更重要的是花钱的数量,花多少,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砝码和平衡点。

容量和性能是个永远也纠结不完的话题

换做硬盘,消费者也会有着同样的心理。有些人确实认识到固态硬盘的优越性,但还是不选,为什么?因为他们仔细衡量之后,发现64GB、128GB还是不太够用,我要安装这些游戏,要用这些软件,这点容量显得太少。所以他们总是会在容量和性能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他们期待降价,他们期待着固态硬盘的容价比能无限地接近机械硬盘,直到相差20~30%这才是他们心中的平衡点。

五年之后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仍有差距

笔者要告诉大家的是,至少5年,两者的差距都不会缩小到20~30%。根据现有的统计,笔者主观预计基于HAMR技术的硬盘会在2013~2014 年实现量产,到了2017年3.5英寸硬盘的单碟容量会达到2TB或者3TB,这意味着届时我们花费三四百元就可买到。对于固态硬盘,即便按照现在的前进步伐行进,同时TLC固态硬盘普及,2017年我们以同样的价格至多也只能买到512GB的产品。两者的差距依然高达4到6倍。

两年后机械硬盘容量的增速会再度加快

不要认为500GB的硬盘容量在5年之后仍是够用的,至少在机械硬盘的容价比面前它仍会显得毫无意义。也许你到时候还会继续寻找你的平衡点,并继续在容量和价格两者之间纠结。

这里笔者不禁又想说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两者之间是不具可比性的,两者各司其职,但还是显得没有太多必要。我们花了这么多口舌,回过头来想想,这么多的纠结似乎都是从第二页开始那句――固态硬盘是“比传统硬盘更高效、更可靠和耐用的选择”开始的。

现在,到了解开这些纠结的时候了――固态硬盘的比较对象其实选错了!

任何时期消费者都是只花钱买东西的人群,他们不需要也没必要了解技术细节,他们会受到固有观念的束缚,而厂商宣传也会对消费者产品重要的引导。

混合存储的任务是把固态硬盘藏起来

也许来自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之间的争论永远是喋喋不休,那么我们不如放眼看看混合硬盘。2007年英特尔在推广Santa Rose迅驰平台时引入了Turbo Memory技术,中文名为“迅盘”。这项技术利用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中的SuperFetch技术,预先将即将用到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以缓解机械硬盘随机访问性能低下的问题,以此来实现加速作用。

当时来看迅盘的确为系统带来了明显的加速效果,不过它依赖于Vista操作系统,而且是可选功能模块,因此并未大规模普及。

英特尔智能响应技术

来到2011年英特尔发布Z68芯片组时,为我们带来了智能响应加速技术(ISRT),技术原理类似,利用固态硬盘作为机械硬盘的高速缓存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兼顾机械硬盘容量大和固态硬盘速度快的特点。这次ISRT摆脱了对操作系统的依赖,但我们需要在BIOS开启RAID模式并在英特尔RST 控制中心中进行配置。

目前令人诟病的是用于配合ISRT技术的20GB的英特尔311或者313固态硬盘都在120美元左右,已经可以购买64GB甚至更高容量的固态硬盘,性能还可能更好。而事实上,英特尔的这种做法是极具前瞻性的。

既然固态硬盘在PK机械硬盘时显得阻力重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它隐藏起来呢?

800之于传统硬盘太贵,之于整个平台就可接受了

英特尔曾在IDF会议上公开展示了ISRT技术带来的加速效果,非常显著。而DIY玩家或者是专业人士看到ISRT技术时自然可以想到它和传统硬盘的关系,但是当一个普通消费者看到这个技术,他们能想到的可能就是英特尔开发了一个神奇的技术,多花费800元就能获得显著的加速效果,而这800元无论是花费在CPU还是内存上都是得不到的。

英特尔展示ISRT技术特性

按照这样的思路,你会发现固态硬盘已经被隐藏了,而普通消费者从表象上来看也不会将这项技术和硬盘联系在一起,他们会将为获得这样的加速效果所花费的费用所对比的基础放大到整个平台的成本中,因此也就根本和机械硬盘谈论容价比了。甚至也就不用再专门宣传什么叫固态硬盘,它有什么好处了。

英特尔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毋庸置疑,而他也是标准制定者,整个平台同步向前推进也为稳定性和发挥出最佳效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旦ISRT技术成为下一代桌面级平台的标准,能够更好地让消费者接受的同时,也带动了固态存储的发展。只是当前该技术尚未得到操作系统的原生支持,在软件平台上的推进仍需时日。

行业领袖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很多人可能对电脑一无所知,但是当他们看到了“Intel Inside”的Logo,或者听到了“噔、噔噔蹬蹬”这个广告音乐,就能够鲜明地知道这是和电脑相关的品牌。CPU厂商在整个PC领域的领导地位,也使得他们在介绍产品新的卖点时显得顺风顺水。

2005年以前我们选择CPU都是看频率,之后英特尔和AMD以同样的步调来推广“多核”的概念,至此双核比单核好,四核比双核好的观念便深入人性。今天,酷睿这个品牌已经耳濡目染,i7、i5、i3更是成为了我们口中的家常便饭。

英特尔的Tick-Tock战略

如今英特尔开始推广的“核芯显卡”,以及在下一代Haswell将实现CPU和GPU彻底的融合,让我们看到了英特尔平台的发展更加强调均衡和稳定,Tick-Tock战略更是能够让英特尔稳步向前的基石。甚至Tick-Tock更被定义为当前整个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英特尔在半导体工艺的领先地位更不用多说,在3D晶体管诞生的今天,台积电才在步入28nm节点时引入HKMG技术,要知道这项技术早在英特尔2007年发布45nm制程时便开始采用了。

赤裸裸的无法接受,你需要的是包装

CPU是电脑性能的基石的概念让消费者根深蒂固,加之硬盘最重要的指标在于容量并习惯于此,让我们认为固态硬盘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

我们强调英特尔和核心地位,并不是说英特尔没有强调过固态硬盘是“比传统硬盘更高效、更可靠和耐用的选择”,因为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消费者无法很好地接受。

很多人看到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实际对比演示才会发现固态硬盘的优势有多么明显,但是他们依然不想在性能和容量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既然如此我们自然要换一个宣传角度,把固态硬盘隐藏起来,服务员平台整体而不是瞄准单一目标,最终包装一个简单的词汇来宣传,也许效果会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混合硬盘”仍会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固态硬盘是可选可不选的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