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成为闪存存储发展的超强推动力,企业级闪存存储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TrendForce观察到SSD的采购价格在疯涨,并且还发出预测称,今年AI推动的SSD出货量将达到45EB,未来几年还会保持60%的高速增长。Solidigm发现,原本对QLC爱答不理的用户,现在“挤破头”都想要抢大容量QLC SSD。
作为市场上最早推动QLC技术发展的主流SSD厂商,Solidigm欣然看到QLC市场真的起来了。在2024全球闪存峰会的采访间,Solidigm亚太区销售副总裁 倪锦峰谈到,市场对于QLC的61.44TB硬盘反响热烈,并表示不久后将发布122TB硬盘。
AI正在推动大容量QLC硬盘市场发展
“一些地区在AI技术和产品方案层面走在了前列,全行业全产业链都在大规模投入,”倪锦峰提到,“这种趋势很可能会持续到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他强调,尽管市场上曾有声音认为AI会降温,但目前看来,这一领域的投资依旧迅猛,特别是在存储需求方面。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对存储提出了更多要求。传统基于硬盘驱动器的方案在容量密度、性能、空间占用以及功耗等方面都有挑战,无法满足AI对存储的需求。而QLC作为一种更高密度、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方案,能适用于更多AI场景。
继承了英特尔和SK海力士的优势成就了如今的Solidigm。此前,英特尔就在力推QLC方案,但受限于技术以及实际的需求,QLC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成功。如今,在真正的需求面前,QLC瞬间迎来
就在一年前,主流SSD最大容量为31TB左右。直到去年,Solidigm才推出了61.44TB盘。而现在,包括SK海力士、铠侠、西部数据、三星在内的主流厂商都在推或计划推出基于QLC的大容量盘,正在推动大容量QLC硬盘市场。
Solidigm的技术优势与市场应对
在大容量QLC存储产品竞赛中,Solidigm凭借先发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地位。倪锦峰介绍,“我们目前61.44TB的SSD销量特别大,尤其是在国外一些客户群体中,这款产品非常受欢迎。”
倪锦峰表示,这类客户往往面临着空间和功耗的双重限制,因此在短时间内采用大容量SSD替代传统硬盘成为了他们的不二选择。Solidigm的QLC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优化,正好赶上了这波AI浪潮,迅速占领市场。
作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整合厂商,Solidigm从NAND芯片的生产到最终产品的制造都有布局,这赋予了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弹性。当市场需求突然增加时,Solidigm能够迅速响应,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产品储备。
与之相比,一些只做SSD的厂商可能没有自己的控制器、固件技术或NAND生产能力。这些厂商在面对市场热点时,需要临时整合各种资源,开发产品并进行测试,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导致他们无法迅速跟上市场的需求。
当然,Solidigm这优也有价,闪面临更大成本压力。而在眼下,当闪存市场向好,闪存需求猛增的背景下,Solidigm稳定供应着大容量硬盘,也因此成了这一波行情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120TB+大容量硬盘的技术挑战
大容量存储带来的不仅是市场机遇,还有巨大的技术挑战。特别是当在不远的未来,还要发布120TB以上的盘时,挑战会更明显。
首先是对NAND晶圆厂的挑战。生产大容量SSD(如120TB盘)对晶圆的利用率和质量要求极高。一片晶圆可能只能用于制造一个SSD,这对产能规划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此外,SSD的质量必须非常可靠,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缺陷都会导致整个SSD报废,造成巨大的损失。
倪锦峰详介绍了对于SSD厂商的挑战。他提到,随着SSD容量的增加,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难度也呈指数级增长。特别是在120TB以上的SSD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元器件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设备的失效,这对生产商的技术储备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作为主流的厂商,Solidigm有成熟的技术体系推进大容量硬盘,如果能力有所欠缺的话,在面对大容量SSD产品时,还是会面临更多现实的挑战。在倪锦峰看来,更大容量SSD的有可能会把部分厂商挡在门外。
比如,为了在同样的封装下叠加更多NAND芯片,对封装技术要求更高。如果技术不够成熟,会低品率低良率会致成上升对于些技储不或量控系完的兴企业,如果出现大批量的质量问题,后果将非常严重。
当然,即使在技术上比较完备,大容量SSD的落地还生态需要一些额外工作。
比如,随着SSD容量的提升,传统的数据恢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须通过更高速的网络和更先进的数据管理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据倪锦峰介绍,目前一些OEM厂商也在积极探索存储架构的优化方案,以应对大容量存储带来的挑战。
国内外市场的差异与挑战
尽全球场对大容量存储的需求迅速增长,但国内外市场在技术应用上的差异依然显著。
倪锦峰指出,国外市场,特别是一些中型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采用QLC技术替代传统硬盘,这也部分得益于他们较轻量级的“历史包袱”和灵活的存储架构。而一些规模化企业则面临着沉重的历史“负担”和现有架构的限制,暂时还无法像那些企业那样迅速转型。
“这些大企业的存储架构已经非常成熟,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替换现有的硬盘系统挑战很大,”倪锦峰解释道。他预测,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国内市场有望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迎来大容量QLC存储技术的普及。
结语
尽管在去年市场行情低迷时,整个行业对QLC的信心有所下降,但倪锦峰始终坚信,QLC技术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如今,AI正推动着存储行业的发展,而Solidigm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也是受益者,长期以来在QLC技术上的投入和坚持,已经获得了回报。
倪锦峰认为,分析机构预测的今年AI SSD市场的容量45EB的说法也许还有些保守。他认为,2025年,国内在AI领域的投资仍将持续,因为AI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企业必须跟上,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