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加速度
存储虚拟化,单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存储+虚拟化,但它的发展和成熟也有着广为人知的血泪史。在虚拟化领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好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就好像游历一个虚拟现实的主题公园。当游客想象他正在城市上空滑翔时,传感器就会把相应的真实感觉传递给游客,并同时隐藏真实的力学环境。同样,一个好的虚拟化工具可以对企业的存储设备做相同的工作,只不过过程也许会反过来–首先建立一个框架,让数据感觉自己是存储在一个真实的物理环境里,之后操作者就可以任意改变数据存储的位置了。
存储虚拟化(Storage Virtualization)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存储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化表现。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目标服务或功能与其它附加的功能集成,统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务。自从1978年IBM申请RAID专利以来,随着IT技术的发展一直在变革中前行,最终成为现在的存储虚拟化。
由于存储虚拟化带有节省空间资源、优化组合、降低成本、统一管理等多种特点,其在目前的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这种IT转型的大趋势下,其优势益发凸显。
然而恰恰是由于存储虚拟化的老资格,使得用户又将其归类到“传统方式”的范围,其实前些年的虚拟存储架构早已发生了改变。
针对目前存储虚拟化在用户的眼中是个什么状态?能够发挥什么作用?部署中常常会遇到哪些问题?IT经理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带着诸多疑问,我们有幸采访了某大型制造企业的ITManager潘先生。
潘先生有着十多年的IT管理经验,对目前市场中流行的多种存储虚拟化产品有着亲身体验和深入应用,同时他对目前大型企业以及成长型企业在存储虚拟化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有着比较客观的解读。
关键业务与非关键业务
伴随IT产业的发展,存储虚拟化在大型企业和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中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而同时需要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潘先生所在企业,他们对于存储上需求就很大,他谈到企业对存储虚拟化的态度时说,“我们企业在使用存储虚拟化方面还是很谨慎的,一般是在非关键业务上使用,而且占用的比例不到30%。在一些关键业务上使用的主要是桌面虚拟化,如果有新的存储需求则会通过上报批款直接购买新的硬件设施来解决。当然,虽然存储虚拟化在大型企业中不会得到太多重视,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其在成长型企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提高利用率、节省运营成本、统一管理的优势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很有诱惑力的。”
由此可见,存储虚拟化在中国基本划分为了两个阵营:大型企业更关心数据可靠性、响应时间等,因此只是在非关键业务领域进行了部署;而中小企业受成本压力影响,更愿意在全业务系统获得存储虚拟化带来的助益。各阵营考虑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从潘先生的言语当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存储虚拟化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企业的技术决策者对它的关键业务支撑能力还不是完全放心。
计划与变化
在当今的企业运行环境中,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而企业管理数据的能力总是远远落在后面。通过虚拟化,许多消耗时间的重复性工作,例如备份/恢 复、数据归档和存储资源分配等,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因此,通过将数据管理工作纳入单一的自动化管理体系,存储虚拟化可以显著 地缩短数据增长速度与企业数据管理能力之间的差距。
为应对这一发展态势,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的解决办法就是制定“IT采购五年计划”,而在执行这个计划的时候,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又有所不同,大型企业的一般预算充足并且基本按计划执行,而中小企业则不同,一般都会有相当一部分的预算外支出。
以潘先生所在企业为例,计划一般短则3年,长则6年,并且基本会将品牌和未来的预算支出等全部写到计划当中;而在存储虚拟化产品的选择上,潘先生表 示,他们尝试过市面上主流的存储虚拟化产品,如:IBM,HP,EMC等,最终决定用EMC产品,完全是因为其在存储领域的影响力。他们也曾经考虑过在适 当的业务环节更换适当的品牌,但是跨平台产品的兼容问题,并不像各大厂商承诺的那样完美,具体部署中种种莫名其妙的报错会使人焦头乱额,所以潘先生在更换 存储虚拟化产品的时候尤为慎重。
瓶颈与发展
存储虚拟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类型企业对其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程度并不高,这是目前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存储虚拟化让人对IT未来产生无限的美好憧憬,以为虚拟化能够解决所有的存储效率和管理、成本难题,然而不管是哪一家供应商的虚拟存储技术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事实上,虚拟化技术还在发展过程中,远非完善,更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虚拟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业界必须直面问题,接受企业的检阅和需求的挑战。
目前的存储虚拟化有一下几个瓶颈需要突破:
1、缺少统一的平台标准,导致成本投资增加
目前国内提供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厂商很多,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厂家对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化基本上处于“自娱自乐、各行其政”的状态,使厂商现在摆在 用户面前的解决方案,让人感到有如盲人摸象,IBM有IBM SVC,VMware有自己的虚拟化,微软也有自己的虚拟化方案,其它公司也一样,各说其道各行其是,一片混乱。潘先生所在的企业在遇到这一问题的时采用 的办法就是只购买一个品牌的产品,例如EMC;而据潘先生介绍说,虽然存储虚拟化有提高效率的功能,但是在目前这种没有统一平台标准和协议的状态下,更换 平台不仅可能会增加投入成本,更重要的是数据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2、“后续”成本
价格、成本是用户进行IT采购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据潘先生介绍说,目前一个存储虚拟化架构的环境投入成本在百万元左右,甚至更多,只有大型企业 才能消受得起,非一般中小企业能“玩”的。因此即使厂商向企业用户灌输虚拟化的诸多好处,企业也必须谨慎考虑这项技术的费用。成本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要考 虑当前成本,还要考虑长期成本,包括软件升级、维护和将来不断硬件购买等不菲费用。
3、迁移和管理工具尚不够成熟,影响到虚拟化的普及推广
对于采用虚拟化技术的用户来说,还有一个困难在于数据的迁移。因为把数据、资料从物理环境迁移到虚拟环境已不再是像以前把数据库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 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那么简单,环境变化困难程度大为增加,有可能出现“排斥”现象,而且还可能是个费时费钱的过程,面临问题不少。而远程移植与管理功 能上的问题更多。而且虚拟化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兼容的解决方案,它并不能和所有的应用程序或者所有硬件协调工作,大多数虚拟机都是模拟了一个基本的硬件环 境,而不是让应用程序直接访问IT设备的硬件资源,也使移植和管理的困难不少。
总结
通过与IT manager潘先生的对话,我们认为,首先,存储虚拟化的需求不能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一概而论,关键看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对未来信息系统的规划。厂商在 推广虚拟化时,同样应当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包括容量需求、数据保护、系统管理等多个层次统一考虑,评估虚拟化对用户是否真的有显著经济效益。
其次,存储虚拟化的统一标准或着说开放式协议的执行进度需要加快,目前这种行业呼声在普遍提高,技术人员面对跨平台操作往往会陷入窘境,所以只能一直选择同一品牌,无形之中堕入了“后续”成本压榨中。久而久之,存储虚拟化又会成为令人望而却步的技术,其优势自然消失殆尽。
第三,存储虚拟化领域存在孤军奋战的现象,厂商间始终未能合力共谋发展,市场普及推进缓慢。如果未来出现“强强联合”,那么存储虚拟化市场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