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场与政策等多重利好下,国内半导体产业乘风而起,融资及上市活动频繁。而在繁荣之下,也出现了个别疑似急功近利,触碰规则边界而造成商业纠纷的现象。在商业竞争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参与者能否恪守法律与商业规则,在规则限制下开展良性竞争,往往决定了一个产业的兴衰成败。
近日,大陆排名第一的芯片成品制造企业长电科技与正在谋求科创板上市的甬矽电子之间的诉讼,因为后者即将进入新股上会阶段而再度成为产业焦点。而此事件背后影射出的不正当竞争隐患,也值得从业者警醒与深思。
遭遇同行不正当竞争,长电科技奋起维权
去年12月,长电科技首次就此事发声,指遭遇甬矽电子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在当时的声明中,长电科技称甬矽电子部分高管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方式侵犯长电科技商业秘密,造成长电科技人才和技术流失,侵犯本企业知识产权,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维护企业自身权益,抵制行业不正当竞争,已向相关监管机构和法院发起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一系列维权行动。同时,对甬矽电子IPO向证监会、上交所提出申诉和举报。
就在前几日,由于甬矽电子上会日期临近,长电科技提交给上交所的举报内容也得到首次披露。总体看来,长电科技此次向上交所提出的维权诉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甬矽电子大量核心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来自长电科技,并通过这一方式获取长电科技的商业秘密和技术成果;第二是甬矽电子主营业务收入中包括了长电科技前员工违反忠实义务获得的收入。
例如,长电科技在举报材料中提到,甬矽电子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中47.1%的人员,技术研发人员中27.3%的人员,专利发明人中84.21%的人员来自长电科技,同时其还拥有违背行业规律的发展速度。单从这一事实来看,无论相关问题的法律解释为何,都很难让人相信甬矽电子的高速发展与来自长电科技的人才及技术积累毫无关系。
根据以往经验,同行业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属于正常现象,但两家正常经营的企业之间,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单向人才流动,就极有可能是在规则边缘“走钢丝”。
长期以来,通过从同行业企业中“挖人”来加速本企业原始积累的手段,在各行业中都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关于专利及不正当竞争的诉讼官司也不少。虽然具体个案还有赖于法律专业人士的判断,但具有普遍共识的一点在于,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手段都游走在规则之外的“灰色地带”,乍看上去是加速发展的捷径,但也意味着法律和企业形象上的长久隐患。
就拿此次事件来说,长电科技积极维权,让甬矽电子在IPO上会前夕被广泛的质疑,这是任何一家谋求上市的企业都不愿看到的状况。这也说明,如果出于短期功利而去试探规则边界,就可能遭遇难以承受的后果。
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更“干净”的商业赛场
长电科技此次强势维权的原因之一,在于对方触碰了被半导体企业视如生命的“专利红线”。作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半导体企业的专利技术是企业不可替代的核心资产。我们根据常识即可想象,与集成电路有关的专利技术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与研发周期投入,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的一点在于,复用专利成果的成本其实很低,可能只需要一张图纸,就能将别人经年累月的心血据为己有。
正是由于这种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的严重不对等,半导体专利保护相比许多其它行业来说显得更为困难。这也就使行业参与者对规则的遵守显得更加重要。
试想,自己苦心经营的技术专利,别家只要挖几个核心技术人才就能坐享其成,那么谁还会有心思去深耕创新研发?如果破坏规则成为行业默许的常态,最终必然导致中国半导体产业就此裹足不前。
不可否认,“走捷径”是商业的天性。即便规则人所共知,但法律与制度的权威也依然需要行业参与者来共同维护。就此次长电科技维权来看,其对于维护竞争规则,敦促行业健康发展,有三点意义:
首先,是作为业界领先企业向行业传达信号:不正当竞争行为必然遭受追究,行业参与者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其次,涉嫌使用不正当竞争所获得的利益,并不能让企业就此走上平顺发展的道路,反而会成为巨大的隐患;
第三,权益受到侵害的企业应该勇于举起法律武器,不仅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是共同捍卫健康有序的行业竞争规则,为行业和企业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
就如同运动员渴望赛场上的公平竞争,正处于大好发展周期之中的中国半导体行业,也无比渴望“干净”的商业赛场。作为事关国家科技战略的关键产业,我们期待着看到半导体企业的百舸争流、奋勇争先。毕竟,只有阳光之下的激烈竞争,才能产业活力的真正所在。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