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2021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高峰对话:数据觉醒&元宇宙

11月23日,由百易传媒(DOIT)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专委会、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信息存储与安全专委会、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固态技术协会(JEDEC) 等机构支持,主题为“数据觉醒”的“2021(十七届)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在线上召开。

峰会为期三天,包括一场主论坛、九场技术论坛、五十余场演讲。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和产业领袖一起共同探讨存储创新与数据觉醒等热点话题,首日吸引各界专业人士10余万人次观看,参与互动。

首日下午,以“数据觉醒&元宇宙”为主题的高峰对话,邀请了《元宇宙通证》作者、智城产融投资董事长、优实资本董事长邢杰,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洪为,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刘勇,北京易智时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华,互联网游戏行业资深专家甄琦,加密艺术家、链游专家、前阿里UX专家、前网易游戏设计章愳出席,担任嘉宾主持的是浪潮信息首席架构师、技术研发部副总经理叶毓睿。

以下内容根据速记整理。

浪潮信息首席架构师、技术研发部副总经理叶毓睿

主持人(叶毓睿):首先感谢DOIT的邀请,感谢我们莅临参加这次圆桌论坛讨论嘉宾,很荣幸担任这一次圆桌论坛的嘉宾。

我是浪潮信息的首席架构师,来自于技术研发部。今天高峰对话探讨的是和元宇宙相关的,也就是数据觉醒和元宇宙。首先介绍一下这次参会的各位讨论嘉宾。

坐在我左手边第一位是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刘勇;第二位是互联网游戏行业资深专家甄琦;第三位是北京易智时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华;第四位是《元宇宙通证》的作者,智城产融投资董事长,优实资本董事长邢杰。

除了现场的四位讨论嘉宾以外,还有连线外地的两位朋友:加密艺术家链游ZOOJOO章愳章老师、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洪为老师。

刚才大家已经听完朱嘉明老师的分享,我在前些天也和他当面聊过。朱老师当时提到,元宇宙现在这个词比较热,他说要理性去看待——避免把元宇宙庸俗化;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元宇宙里面深刻的内容。刚刚听完朱老师的报告,我想大家可能已经有一些认识了,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在元宇宙这样时代里如何去规划它,但同时又减少它的风险,这个可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部分。

元宇宙,在我看来非常宏大的叙事。涵盖了从虚拟工作空间,到腾讯QQ秀, QQ大厅等虚拟生活空间,再到虚拟的城市,基于以太坊的Decentraland,还有我们看到的虚拟世界,包括儿童喜欢玩的Minecraft以及Roblox。

元宇宙概念足够宏大,所以也饱受争议,喜欢他的人会把未来美好很多的想象都加在上面,讨厌他的又会把一些风险、隐患以及可能在原来就出现过的罪恶也加在元宇宙上。

希望我们今天能够客观地去理性地讨论元宇宙,深入思考元宇宙对于当下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现在是处于哪个阶段,如果元宇宙是一个机会的话,每一个个体包括组织怎么样去把握,期待能站在这样一个语境当中来进行讨论。

这一次参会嘉宾多数是在企业级存储这个圈里,也有跨越到像这些云计算等领域,可能对元宇宙不是特别了解。

所以,我先问第一个问题,元宇宙是什么,有哪些不可或缺基本要素,为什么?

先请刘勇刘总来分享。

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刘勇

刘勇:在我们看来元宇宙其实是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就是3D;第二个关键词叫做实时;第三个就是交互。这是一种比较实在的方式。

其实从文字到图片到声音到视频或者到后面是什么,或者从一维到二维,现在应该到三维(3D)了,所以第一个关键词是3D,可以通俗去讲就是一个3D化的互联网,但这里面必须要有新的交互方式,同时3D化之后自然就会让我们和真实的人、真实的世界完全联系在一起,所以我觉得必须要是一个非常实时的。大家可以形象去想,但还有很多,冰山下有很多东西,包括底层的技术GPU,要有算力,云计算,怎么去渲染,有引擎,有资产,包确权、资产的生成、再到上面内容究竟应该怎么生成,该怎么去互动,针对什么样的场景,这都是可以具体再去推演出来的。

主持人:我这里额外介绍一下刘勇刘总,他现在正在做元宇宙相关产业链投资。

刘勇:谢谢,元宇宙从表现层到底层我们都在投资。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甄琦,甄总来分享一下。

甄琦:大家好,我认为元宇宙其实是一个人造的和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期的定义。讲元宇宙的时候有几个词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词就是身份,就像大家现在用的微信要有一个不可被重复的微信ID一样,那你在元宇宙里面也需要有自己的身份。

互联网游戏行业资深专家甄琦

第二个刚才刘总讲了,社交的部分是很重要的。

第三块是什么呢,因为现在大家对元宇宙的理解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都在说VR、AR、XR、MR这样一些东西,但这些都是一个入口,就像以前互联网早期的入口是PC,之后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是手机,到元宇宙时代的时候入口就是VR、AR的设备。有了这些才能够说在虚拟空间所有内容不再由这些厂商或者元宇宙提供者来进行提供,更多的是在元宇宙里具有身份的人自己来进行创作,就是常说的UGC。

叶总提到Roblox就是特别明显或者特别有研究价值一个案例,从2004年到现在共积累200多万创作者在平台上创造内容,而这些内容在由平台上所有用户付费体验,这是整个核心。

最后,一个完善的经济系统,对元宇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经济系统需要大量的底层技术,包括区块链,还有最近常说的非同质化通证包括NFT,对于身份的确权,对于数字资产的确权都有重要意义。简而言之,我们理解的元宇宙就像是人类在互联网和视觉科技领域所有成果一个结合,有可能是互联网发展到一个终极形态,这是我理解的元宇宙。

主持人:谢谢,之前我跟甄琦也做过一些沟通。甄琦曾在腾讯工作过,腾讯在去年就提出了全真互联网,这和元宇宙概念比较类似。大家不妨看一下,腾讯QQ在过往发展历史有可能从中会得到一些借鉴。年纪比较大一点都用过像OICQ,还有好多PICQ一类的即时通信软件,为什么腾讯在后来能够脱颖而出,刚才沟通过程中我有一些启发,甄琦有提到比如说在最早ICQ头像,其他软件产品都很单一也没法选择,在QQ里可以选择男生女生不同头像,包括后面发展出QQ秀,这里潜藏人类的精神需求,都希望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能够追求更多存在感,有更多个性化的体现。

这可能也是在元宇宙逐步发展背后这样原因之所在。接下来请李总来做一个分享。

李建华:大家好,元宇宙的基本概念,网上有各种资料,很多自媒体应该也有一些介绍,各种版本都有。

北京易智时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华

我觉得元宇宙是人类的一个梦想,是牵引人类往前走这么一个宏大的愿景,也是互联网发展到现阶段,在虚拟世界逐渐演化出来新的一个愿景。自从互联网存在以后,虚拟世界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元宇宙Meta,希腊语本意是超越,超越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之上形成一个虚拟的世界,比现实世界更优化。

大部分人每天其实已经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在生活了,或者说已经有一个虚拟角色,举个例子,在微信里,我们所展示给朋友圈的形象,一定是经过粉饰,经过优化,或者经过自己设计的一个虚拟角色,已经超越自己本身,在很多直播里面,我们所看到的那个美女,她也是在现在之上的美女,我们所看到朋友圈所有发出来那些照片,大部分是经过美化,经过加了滤镜加了处理的,比原有的形象至少更好看一点。

我们不是一下子到今天的,是逐步到了今天这么一个形态,元宇宙也一定不是说一天就到来了,他一定也是像移动互联网或者原来传统互联网一样,一个渐进、演进式的,我们逐渐会从现在技术形态演进到元宇宙的形态,在一种无感的状态下逐渐进入到元宇宙这么一个世界里面去。

主持人:同意李总的提法,比如说我们在微信朋友圈里其实是在打造不同的人设,我们可能面临不同的群体,甚至可能会有一些是故意发给某些人看的,有些可能屏蔽某些人看的,你面对你同事,面对你的家人,面对的高中同学,想呈现你的形象不一样。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将来在元宇宙里面可能也会有不同分身,想打造不同这样状态?

李建华:未来分身也极有可能类似是这样的,根据虚拟世界给我们的工具,去设计我们虚拟那个分身那个角色。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邢总。

邢杰:从我们这套书出来之后,这个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好像就没停下来过,对元宇宙的定义五花八门。从最早Roblox的定义,到Epic创始人定义到Marc Petit的定义,再到国内的达摩院XR实验室负责人的定义,包括华为河图创始人定义从8个、7个、6个、5个、4个各种模式的定义都有。广大接触不深的人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专业人他会越严谨的表达,越严谨就变得很难理解。

汇总各种各样定义之后,起了一个大家容易记忆、能够抓住本质的定义供大家参考叫“133”。

《元宇宙通证》作者、智城产融投资董事长优实资本董事长邢杰

简单解释一下“133”,一句话,元宇宙是人类社会高度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下的社会新形态,你站在这个角度来理解元宇宙,就不会被那些各种各样数据所束缚住了,它不是技术,也不是网络,而是整个新社会形态。

“133”的3,第一个“3”是什么?

元宇宙有三个世界,很多人争来争去都是在争第一个世界,第一个是虚拟世界,物理世界不存在的一个世界,就是大家在VR里面能沉浸看到没有的东西。大家讨论最多,包括刘慈欣,就是伪装成刘慈欣的观点来批判元宇宙也是说虚拟世界给人带来危害有多大,给社会带来危害有多。

第二个世界是增强数字孪生的世界,是把物理世界它孪生到元宇宙里面,那是活的孪生,不是说只孪生一个壳,里面有大量的传感器。

第三个世界,是前两个世界对现实世界极大增强,元宇宙其实包含这三个世界。

讨论元宇宙不要只在第一个世界里面讨论,还有第二个世界和第三个世界。

“133”第二个“3”,就是元宇宙不管8个特征、7个维度还是6个特点还是4个层次,最终纲举目张的是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交互主线,交互主线不光是AR、VR、MR、XR,其实是眼、耳、鼻、舌、身、意六个维度,是六个维度的技术和应用以及场景;第二条线是基于各种引擎的发展主线,引擎从最早的PGC到UGC到AIGC,代表了人类进入到新物种大爆发的阶段,要想在里面极度繁荣内容创作,一定是基于大量引擎高度繁荣和高度智能化,元宇宙进入人类产品和服务极度繁荣的精神世界就是靠这堆引擎;第三条主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经济和治理体系发展主线。这三条主线既可以独立发展也可以相互咬合我们判断这三条主线发展节奏是不一样的,咬合的阶段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大家在讨论元宇宙,所处的可能不是同一个元宇宙,或者是不同局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模块、不同的阶段,大部分人在第一个世界里面争论来争论去,忽略了更有价值第二个世界和第三个世界。

主持人:邢总是《元宇宙通证》这本书第一作者。邢总刚才提到元宇宙的这个定义,我其实特别认同,前一阵子我看到英伟达CEO黄仁勋的一个视频,他就提到数字孪生,比如说把宝马汽车怎么样通过他的Ominiverse去提高效率,做虚拟城市以及接下来要做的虚拟地球Earth—2,简称叫E2,去观察气候变化,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所以我们看到不止是一个虚拟世界,是反过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去完善物理世界。

刚才讨论关于元宇宙的定义,虽然每个人定义不太一样,其实有一些相同的部分,比如说人机交互3D这部分,比如说数字孪生不止是虚拟世界,包含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相融共生的部分。我们看到,很多朋友所了解到元宇宙是从Facebook要进军元宇宙,甚至把Facebook公司名改成Meta,也看到很多相关的演说,包括他演示头显设备以及包括触觉手套。接下来想问的问题是,在元宇宙建设过程当中,是不是体验越逼真越好,是不是必须要有这样AR和VR这样一类的设备?

李建华:我在这个领域内沉淀了15年的时间,对AR、VR理解是一个切身的感受。如果是要想达到好的效果,那肯定是越逼真越好,但是还要看在什么样的阶段,比如说在眼前这个阶段,基础设施还在建设过程中,就是存储,传输5G甚至将来6G,这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将来云端的算力、传输的效率、云渲染这些技术的革新,随着周边的支撑力量支撑技术革新,这种沉浸感VR带来沉浸感越来越强,刚才邢老师说六感,眼耳鼻舌甚至我们触感等等,这些可能都要带来一种逼真的效果,这些效果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带来的感觉才会更真实。

我们追求这种虚拟世界逼真极致追求是无止境的,越来越逼真,但也是分阶段的、渐进式的。

到现在为止介入沉浸式和非沉浸式阶段,比如说VR这一块已经可以实现头盔沉浸式,在教学、工业领域内已经实现,但是真正应用场景下肯定还有一定局限,比如十年前,桌面版的VR已经帮助客户去解决一些问题了,但现在有些客户并不一定能接受得了戴着头盔去接受这种服务和这种工作方式,可能还要用这种大屏形式,甚至还要推流到手机端等等,向下再去兼容一些十年前的技术帮他去解决问题,目前整个市场主流还处在这么一个阶段。

随着周边一些技术的革新,可能有一些爆款式、更轻便硬件形式出现,带来更深层沉浸感的体验了。

主持人:谢谢李总。在元宇宙的进程当中,我们能够在虚拟世界去体验近乎物理世界。这是一个永远不断极致追求。

甄琦:因为我是做内容的,所以更关注内容层面。在我看来,所有的内容其实都是信息流。之前人们获取信息,最早互联网、PC屏幕,之后是手机,VR和AR设备。讲元宇宙,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沉浸感,AR和VR设备其实是进入元宇宙的重要工具,是最基础的提供商,沉浸感用VR、AR设备首先欺骗你的眼睛和耳朵,刚才邢总也说过六感,六感里面第一步欺骗是视觉和听觉,这个层面有两个原因推动硬件设备发展,一是娱乐,包括电影、电视、游戏、音乐、MV、演唱会,由于用户对沉浸的要求越来越高,像刚才提到NVIDIA最早他是做显卡,显卡推动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游戏卡,打不动,所以大家要买更好的显卡,这个是最基础的。二是工业,工业这块我不算是专家,但刚好我们做了挺有意思的一个Case,和三一重工合作做了一个27吨高达15米那个盾构机 的整个VR拟真,什么意思?就是你戴上VR眼镜就可以把这台机器给拆了,拆到零件这个级别,也可以把它装起来,也可以自己坐进那个机器,然后再用数字拟真自己去试一下这个盾构机挖地铁隧道的过程中。项目做完之后三一重工也很满意。

这是个人一点浅见,谢谢!

邢杰:刚才讲了三条线。为什么把交互作为第一条线?因为人们感官上最容易感觉到互联网代际变化。

脱离这条线,另外两条线叫不叫元宇宙,当然也可以叫,就像互联网没有电子邮件的互联网就不叫互联网,没有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就不叫互联网了吗,没有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就不叫互联网了吗?所以从元宇宙来讲这三条主线缺一条也能叫,但是不是完整的元宇宙了。人类对3D沉浸式全息交流的向往是无限的,这就是驱动元宇宙技术不停迭代和发展最根本一个原动力。

李建华:我再补充一点,将来提供沉浸式这种方式不一定就是头盔,但也有可能出现新其他技术路线,比如脑机接口,也有可能通过别的方式去欺骗我们的感觉,也有可能是一种我们现在都还没有听说过新的技术形态,但总体上会带来一种越来越逼真的一种体验,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甄琦:开个小玩笑,其实我一直觉得最终形态大家都是脑上插根管。

主持人:缸中之脑是吗?也是有可能的,就是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我们在迈向元宇宙理想形态当中,其实道路还很漫长,可能20年、50年,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构成那些要素并不是说必须有谁不可,假设有五个支柱,有些状态元宇宙可能有其中三个,有些是其中两个,有些可能是另外组合四个,但是总体而言让我们体验更不一样一个世界。

接下来我想再问一个问题,有些人认为元宇宙相当于区块链+游戏,或者基于区块链上的游戏,我不知道嘉宾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邢总:这个其实是非常非常狭窄的认知了。区块链是整个元宇宙基础设施,游戏只是无数场景当中极小应用场景而已,如果把元宇宙认知分成九个层次,属于第一层次或最低层次一个认知,就是游戏价值观念。随着大家对元宇宙认知越来越深入,看法越来越全面,就不会再有人提了。

甄琦:我是做游戏的,其实有这样认知我并不觉得奇怪,因为现在所有的VR和AR厂商在自己生态建设和软件平台的建设上,将游戏内容作为很重要一个模块,原因是大家有统一认知,觉得这是他们的设备能够向C端用户推荐的一个最好方式,当生态和生态圈和平台上有足够多有趣的交互内容的时候,用户才有动力去买这样一个设备,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整个VR设备主要的提供商, HTC, Roblox、Facebook,索尼等力推的原因,尽管平台上大量内容其实是重复的,但大家都在抢夺足够好游戏内容去吸引用户。所以不奇怪为什么说游戏。

区块链层面像邢总所说,是元宇宙所有最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只有区块链能够解决元宇宙里面数字资产确权问题,而数字资产确权是整个元宇宙生态的基础。大家有这样的理解,我想是因为整个泛娱乐的生态里各个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觉得游戏跟以前游戏也不一样,也在向着多元化方向去发展,游戏有时候会变的越来越像电影,比如“底特律: 变人”、“暴雨”这样的游戏,现在在堡垒之夜里面TRAVIS SCOTT开演唱会了,和平精英也在和华晨宇合作开演唱会。当它们逐渐融为一体的时候,就构成我刚才说的内容的生态,而区块链提供底层的保障,这样完成整个闭环结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经济系统,要有一个完善经济系统才能够真正达到一个完整的闭环。

李建华:我非常认可邢老师说的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全新社会形态涉及到我们生活、工作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游戏。之所以大家认为他是游戏,是因为大家获得的信息可能大部分都是跟游戏相关,比如大片《头号玩家》,里面讲最多的就是绿洲那个游戏。好多人提出对元宇宙质疑,也是因为在现实世界生存很痛苦,创造一个虚拟世界从中里寻求安慰。

有这种认知一点也不奇怪。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大家见面会问我是做什么,我说是做VR的,他马上会联想到现在的商超游戏体验,问是不是商场里面游戏体验,我说大致差不多。

说到这儿就多分享一点我们现在已经用VR可以做到什么。

按照现在成熟技术,已经可以帮助客户解决他现实培训中搞不定的东西,比如好多军工实训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对战没有办法真正达到实战演习的,那是在虚拟世界里面,可以模拟各种危险的场景,各种看不到的情况,另外是数字孪生世界,当然现在数字孪生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在工业、交通领域都已经有落地案例,帮助客户去解决他现场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把一个烟草厂完全虚拟出来,跟真实烟草厂一模一样,同时具备灵魂相通的,所谓灵魂相通就是数据是打通的,通过数据的打通去诊断现实中的问题、智能化分析,提供智能化决策,做好预警和提前处置。又比如说提前判断某些零部件是不是进入了疲劳期,可能要进行重点监控,通过这种方式去规避大修,可以减少数千万的损失。

数字孪生形式可以规避掉好多问题,实现降本增效或者提质增效,总的来说VR、AR已经结合周边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去解决现实世界很多问题,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游戏,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甚至说将来不仅仅只是C端那点东西,它在工业领域内可以做到很深。

主持人:从刚才对话里我们会发现游戏和学习、教育、训练其实没有那么泾渭分明,我们甚至可以在游戏当中学习。我相信我们在一些游戏环境当中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于地理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寓教于乐的方式去快速学习和成长。

接下来我把时间切到远程的张洪为老师,张洪为老师在区块链领域里有很深的造诣。

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洪为

张洪为:我个人觉得区块链+游戏是元宇宙一个切入点,就像我们进家门先看到玄关,这个玄关不是家,仅仅是家的一个入口。在之前,我们看到有很多元宇宙或者元宇宙雏形,像Decentraland,他们就已经有这样一个游戏。

元宇宙,本质上我认为两个核心的要素,用户内容创造同时线上内容创造,所以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就是元宇宙,因此,区块链+游戏仅仅是元宇宙一部分,朋友圈也好、微博也好,像Facebook也好,他们已经是某种阶段的元宇宙,只不过大家没有把它称为元宇宙而已,将来可能会迈向更高拟真度元宇宙,当然也有可能迈向更简单的二次元这样一些以用户再创造为核心这样一个社区,他们都是元宇宙。

主持人:张洪为老师之前和朱嘉明老师还有个叫时间银行的创意,每个人贡献自己时间对应到某个链上,可能会有相应权益。在远程嘉宾中还有一位在区块链有过研究的,而且在加密艺术方面有很深触及。大家可能了解到有一个叫做CityDao的项目,有个人在美国买一块地,以类似于众筹的方式去建设好一个园区,以太坊创始人V神也参加了购买相应的NFT。章愳其实也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请他分享一下他对于区块链+游戏和元宇宙关系看法。

加密艺术家、链游专家、前阿里UX专家、前网易游戏设计章愳

章愳:很简单,元宇宙必然不是区块链+游戏,打个比方就能理解。如果手里有安卓手机,这个安卓操作系统对应元宇宙,上面跑的一个个游戏是我们讲的游戏。这跟区块链游戏不一样,它应该是元宇宙一种应用场景,有两个完全不一样概念设定,我完全反对元宇宙+区块链游戏。

主持人:刚才讨论,大家有个共识,可能区块链+游戏不一定适合,但听起来大家都会把区块链看成是元宇宙基础设施之一。是否有些不同看法,在构建元宇宙世界当中,必须要有区块链吗?

邢杰:这个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刚才讲三条主线缺一条也叫元宇宙,但不是完整的元宇宙,如果缺失的对知识产权的确权,只有交互线和引擎线的话,那只是视觉上更酷了,远程交流上更沉浸了,内容更多了而已,而整个经济效率和治理效率没有大的提升,所以谈不上对于社会跃迁。正是有经济体系和治理体系变革,才会带来前面两个感官上和内容上会有质的变化。

文艺复兴的时候有一个现象叫美第奇效应,文艺复兴各个领域都在创新,绘画、建筑、艺术每个领域都在创新,单看每一个创新其实影响力都不大,当若干种创新集成起来之后他就产生质变,美第奇家族把各个创新集成之后就成了最富有的家族。这就是量变产生质变,元宇宙三条线砍掉一条线,也能叫元宇宙,但是三条线咬合起来才真正具有社会跃迁那种能量和威力,甚至把它称之为元宇宙文明,就是人类下一代文明,不光是社会新形态。

所以区块链是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跟网络基础设施又不一样,那个属于能力层,这个属于治理层和经济体系层。这一层至关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

张洪为:我简单做个比喻。没有区块链也是元宇宙,但是相当于奴隶社会,我们所有一切都掌握在控制服务器这个人手里,有了区块链之后我们就进入了民主社会或者社会主义社会大家一起来管理。

邢杰:这个比喻太深刻了,那谁是奴隶主呢?

张洪为:这么说吧,假如Facebook或者腾讯想搞一个元宇宙,让我们在里面免费创造内容,他们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那个元宇宙也是元宇宙,只不过我们是奴隶,他们是奴隶主。

主持人:这个比喻挺好的。我头脑中呈现一个形象:扎克伯格从一个会场走过,其他的人都是戴着头显设备坐在那儿,我感觉就是扎克伯格就像是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国王,你们在那儿玩的其实都是替我打工的。刚才张老师这个分析比喻是非常形象的。

章愳:我觉得,除非有比区块链更好的技术,其实它的本质同意创作者或者经济系统在里面的作用非常之大。世界万世万物并非所有非同质化都要去做分布式记账的,也许会有一个更好的方式,但现在来说一定是区块链。

李建华:总体上来说,肯定是需要这么一个形式来支持大家的创作,进行知识产权层面的保护,形成一个比较公平经济体系和机制。但是如果没有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行,就像现在的抖音,他也是一个UGC创作方式,大家玩的也挺嗨的,我不一定非得创作的内容去卖钱,也可能间接获取它的经济价值。

甄琦:前段时间有个游戏,有位大佬在里面花了接近上千万,结果由于服务器宕机还是什么一些原因,导致他遭受了损失,官方运营方就宣布说,你在这个游戏里面所有资产是我们的,用户协议里我只是借给你而已。对比一下刚才这个问题,在元宇宙里我们一直提数字孪生,还有很重要的词叫数字原生,就是在虚拟世界里凭空创造出来大量的内容和物件,这些东西是谁的,确权是什么方式。刚刚举那个例子就像刚才张总在说的,如果像Meta,像某厂做这些东西,他把握了入口把握这个平台的时候,那他随时可以把你东西归为他自己,在没有区块链技术支持下会出现这样情况,但是有区块链就不会,其实就是这个差别。

主持人:我看到类似文章在讲的这个事情,确实也是挺可怕的。这里想再提一个观点。林左鸣写一本书叫《广义虚拟经济学》提到,我们除了平时工作可以创造财富,其实生活也可以创造财富,娱乐也可以创造财富,在虚拟世界或者在元宇宙里,表面上看可能有些人会认为你是沉浸在里面,其实你在里面花费时间和心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工作劳动成果,这个劳动成果就应该归属于个人,这里可能还会有一些比例调配,但总而言之不能完完全全被谁给剥夺了。

李建华:刚才远程张老师提到了一个词,“奴隶主”,奴隶主不见得在元宇宙的世界里,但元宇宙世界里极有可能会产生现在世界里面一样的神,或者宗教。现在世界在精神层面分成了好多个类型,主流的有佛、有道、有基督,等等,在元宇宙世界,极有可能也会诞生这一类性质的,但不一定是在整个经济体系下,可能在区块链之上,也有可能形成新的类似宗教性的派系,到一定阶段有这些派系会形成一些融合。

主持人:PGC、UGC、AIGC,对应的专业的生产内容、用户生产内容和AI生产内容,非常有意思,尤其是AI去生产内容。比如用2万张照片瞬间生成类似很逼真的环境,这其实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看成AIGC的创作。在很多元宇宙书籍和文章都重点提到UGC这种方式,站在反面的角度,大家认为元宇宙逐步演化过程中一定是UGC这种方式产生的吗?或者说UGC产生百分比越来越大吗?

邢杰:其实最终会回归一个自然社会本来就有的状况。因为以前技术太落后,导致大部分人有很多想法思路没办法创作出来。比如说修图,每个人都有修图的水平,但以前的修图软件太烂,直到技术进步出现了美图秀秀、剪映一系列工具,很多人的思路才能落地,才能创作出作品。所以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实是把原来每个人真实拥有的创作能力释放出来,所以是回归了社会本来应该有的分配比例,诞生了一个新的层次,AIGC是有着无穷想象力,也是让人爱恨交加的新出现。

上上周我跟洛可可贾伟一场对话当中聊到很有趣的话题,因为他是著名PGC的代表。元宇宙发生到一定阶段,PGC会不会消失掉,会不会被AIGC完全干掉?他说不太可能,干掉了我们就失业了,一定会有乔布斯这么牛的PCG,UGC一定会普及。

甄琦:拿音乐领域举个例子。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歌不如以前的歌好听了,我之前一直认为是我自己老了,我怀旧了,不会听现在新歌了,实际上这是一场AIGC和PGC的博弈。什么叫AIGC和PGC的博弈呢?是这样,原来的写歌是坐在钢琴跟前,前面摆着谱子,一边自己弹一边手写,经典歌都是这样做出来的。现在写歌是对着一台苹果电脑,旁边有很多Cubase,做好了很多轨,你可以直接拿去复制粘贴加上一点点自己创意的组合,大数据会告诉你什么样的节奏,什么样的副歌,大概长短多少,平台上能够显示出来,所以出现大量套路性质的歌曲,这样的歌播放量会更高,同质化就会越来越严重。

邢杰:你说的套路,以前贝多芬这些脑子里面也是各种套路,只是每个人套路的复杂度是不一样的。

甄琦:对,以前的套路是基于经验的总结,有个数字很有意思,相比这些所谓的网络歌手,他们一年写的量比李宗盛一辈子写的数都多。回到刚才的问题,不管是元宇宙平台还是其他,当工具便利之后,再基于大数据和AI帮助,内容产出门槛一定会越来越低,产出效率一定会越来越高,当然会面临一个问题,内容质量会有一个天花板,虽然这个天花板是透明的,但这个天花板位置在哪里,是在这个工具的上限。PGC能够从中一枝独秀,就是在于它是无上限,这是我认为PGC会不会消亡的一个答案。

有一个比例的说法,最顶尖的永远是PGC,下一层就变成AIGC,下面一层是UGC。

这样的情况下PGC的价值会越来越高,其实这是一个好事情。就像周星弛电影里面说的,美女都是衬托出来的。

张洪为:在UGC和PGC之间应该还有一个DGC(DAO Generated Content,分布式自治组织 生成内容),有一些团体来组织起来参与的,而且PGC将来会和DGC会融为一体,从这种角度,UGC和DGC之间将来会统治未来的内容创造。至于公司形式组织的还是DAO组织的,到了那个时候其实并不重要,并不认为PGC高高在上,不用担心。Second Live都是全开源的,越来越多这样的创造,是由一些志同道合的组织通过某种规则组合在一起来参与市场,参与这些活动的。

章愳:补充一下,我正在做的一个项目,人工智能跟我同时创作,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这种方式去做曲或者做艺术没问题,我觉得OK的。我可能明年会把人工智能的作品再画一遍,人工智能作品是我给它1000张我自己的作品,它学习我的技巧,最后会是一个混合创作的过程。最好的是说涌现出一些既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集体,甚至机器和人共同创作的混合创作模式,

刘勇:我简单说一下,内容本身是跟物理商品是一样的,要抓住性价比的本质,这是一个价值除上成本,价值有商品价值、经济价值,有别的价值,但目前社会更多还是衡量它的经济价值,不排除有别的一些精神价值是不可以物质和金钱衡量。不说内容,成本有很多种方式,如何能够像现实世界一样规模化地能够产出内容,也就是说像工业经济一样,这是目前商业经济一个运行的规则。

所以我觉得这件事和元宇宙完全是两个不同维度的东西,谁能够规模化的生产商品谁就适合。用这样一个论据判断的话,不同内容是有不同的适用条件。比如说文字内容其实完全可以不用到3D。音乐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很难做到UGC,我相信UGC能够成功,但用AI东西更有效率。UGC只是一个方式,AI也只是一个方式,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更规模化生产这些内容。

任何东西都是有适用条件的,咱们都是成熟的人,都跨越过周期的,我们经历过多少名词,绝不是一件东西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但是适用条件下面是有本质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IGC,我其实也想起了在2020年IPF合作伙伴大会上,浪潮信息王恩东院士提了一个概念,我觉得非常好。从原来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到智慧时代,到了智慧时代我们发现AI这样的东西既是劳动对象也是劳动工具,讲劳动对象指的AIGC所产生的这些数据、资料。回想一下, Alpha Go围棋大战里面,它打败人之后居然可以自己和自己博弈,那些棋局就是AI产生的,又把它当成养料不断训练它自己。

刘勇: AI在这里面起的作用真的会越来越大,比如说Alpha Go用来做制药了。Alpha fold、谷歌干这些事情。我们看到AI可以产生一些分子材料的组合,也在产生内容,可以规模化的产生无穷多的内容,7×24小时用各种GPU做运算,那是它的天地,我们可能只看到了手工、大脑产生的内容,这个内容的边界还是比较浅。

主持人:也就是说,AI在人类进步上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想问的问题是元宇宙当下有哪些应用场景?这是一个很长远的目标,但我们还要立足当下。从现实的角度,也就是说从当下客观条件来看,最有可能在哪些细分领域里率先落地。

刘勇:从现实的角度而不是从科幻的角度,美国这个市场里对元宇宙的理念还是高于中国的,这是我自己看到的现象,所以国外有好些应用场景是跑出来的,第一是游戏平台场景跑出来,第二是在娱乐场景,第三是社交场景。像教育场景、工业场景、医疗场景,迭代速度慢一些。国内我认为会延着美国的步伐往前走。

主持人:如果分个类的话,可能您指的是先从toC,然后再从toB开始。

刘勇:不完全,toC会有一些,更多认为从toB接受更先进的技术,toC主要还是游戏。

李建华:我比较同意刘总说的,应用可能先是从toB起来更多一点,但toB这一端很难达到完美的元宇宙。或者像邢老师说的几个要素,可能具备其中一两个要素,有一点元宇宙的雏形。现在VR/AR应用场景来说在工业和教育领域内有很好的应用,不同于刘总说的一点,在国内应用在B端来说比美国应用落地更多一些,因为国内市场比较大,而且政府投资、国家牵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应用创新上可能比美国走得更靠前一点。但美国在0-1原创创新上做得比我们要好,或者说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更多一些。

邢杰:如果把那三条线来讲的话,国内没有第三条线,或者第三条线的前半段,这是跟国外的差距,国外第三条线是完整的。这三条线其实都处于早期,很早期,大家看到更多的是第一条线的前小半段,无论是数字文理上面的应用、文娱方面的应用、教育方面的应用、工业元宇宙的应用,其实都是第一条线的前小半段。第二条线才刚刚开始,不多的公司做一些轻量级和重量级的引擎。重量级的引擎元宇宙化的动力不是太足,好在英伟达Omniverse的杀入,一下把四大工业软件巨头给激活了。所以第二条线上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很像样的引擎。第三条线基本上国内就灭掉了,期待法律在海南自贸区能够开个口子,能不能在横琴或者澳门那边开个试验区,或者其他自贸区里为三条线开一些试验田,不至于在元宇宙起来整个落后于美国,争取第条线也能长一些独角兽出来,给前两条线更大的赋能。

主持人:第三条线是什么意思?

邢杰:基于区块链的经济与治理体系这条线。

甄琦: VR和AR技术在不在应用层面,刚才我们定义下来,元宇宙很重要的点它其实是虚实结构,这是第一点。

第二,它和平行世界并行的一个人造空间。天文学的角度,宇宙本来是无限的,但宇宙的组成单位其实是一个一个的星系。比如说这个星系是工业层面的切入,那个层面做元宇宙的电影,那个星系可能在元宇宙的教育。现在有致于在这些领域投入的公司也好、个人也好,还没有发明出宇宙飞船的阶段,还在自己这块领域上默默耕耘,自给自足。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机会仰望星空,去讨论其他星系有人居住的星球他们是个什么样的文明状态。

刚刚也提过元宇宙的文明,这时候先做基础应用。由于设备厂商现在着急卖设备,为了抢占流量入口,游戏和娱乐内容是他最有机会抢占内容的一个入口。

但还有一块,我们认为是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我们有个新的政策叫“双减”,双减下来之后K16以下的学生空余了大量的时间,又不能让他们打游戏,再加上疫情的各种原因,通过VR/AR设备构建一个针对这些人相应的内容平台,可以深度交互,可能是教育很大的机会风口。

主持人:特别提出教育这块,咱们远程联线两位嘉宾有没有什么分享?

章愳:可能我有一定发言权,因为我真的落地在这个形态的。我认为元宇宙是个长跑的过程,很多公司是死在路上的,我以前是游戏公司的。举个例子,魔兽世界的研发周期是5年,但凡像点样子的元宇宙,应该不会在最近几年真的落地。

第二个事情,一群人的组织以及建立一个好的治理模式和创作模式,这件事是立刻可以去做的。从一个国家的层面,你会觉得整个外部供应链生态和我们在两条供应链上能看到在文化层面上,我们是全面落后的,但中国人特别聪明,中国人在文化上一点都不差,而且有很大的文化自信,我对这件事有很大期待的。

第三,有一个术语叫meme(编者备注:一种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互联网文化基因,如绿豆蛙)。我举个例子,你要说全世界表情包文化,肯定是中国人,中国人太会做表情包了。但是在字典上我认为含着很强的加密文化属性,像我以前在阿里腾讯有一个叫江小白,做了很多特别有意思的头像,每个人看过他画的东西,但这件事情上我认为所有文化机构都没太重视或者在意整个加密文化和加密社区的关系。很多人在挖古董,把2016年比特币链上的青蛙都跨到以太坊上,每只青蛙价格是多少,很多都是几十个以太坊(指ETH,目前2021-12-2市值约28000元)。倒回来想想,仅在四年前已经是文物了,中国泱泱文化大国,却没有人把真正的有符号特征的、有文化特征的搬到链上,这点可以具体实行。实际上我看到所有都是图片,没有理解本身是符号的战役,或者符号的争夺,这件事是我个人特别希望干的一件事。

举个例子,《清明上河图》搭建故宫的组织,在国内国外都引起巨大反响,者完全是一个自组织的行为。像这些东西才是真的要去关注的,而且是具体每个微观公司可以去做的。有些事在协议层面或者技术层面需要大公司攻关,涉及到一些具体事情上,大家真的可以关注一下,把一些特别东方元素的东西搬到区块链世界探索,我觉得恰恰是有价值的。

假设从2025回看今年,中国在整个文化领域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实际上很匮乏,我认为从现实层面上来说这些事可以做。我最看好从身份到社交这条赛道上做这件事,等待元宇宙的成熟,那时候这些都是古董。元宇宙真的成熟的话,今年和明年做的事情几乎是整个链上古董。

主持人:好的。今天各个领域的专家有很多分享,很多启发,三个小时都聊不完。因为时间有限,对话告一段落。

另外,我想再提一点,这一次圆桌讨论的嘉宾其实也暗含着我对元宇宙需要构成的几个基本要素的思想。比如说有IT基础设施从业者、区块链从业者、游戏的从业者、内容创作者、交互技术从业者,比如说VR和AR供应商,等等。

我们圆桌讨论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2021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高峰对话:数据觉醒&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