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大容量时代 用户的存储需求应有何变化

随着希捷、西部数据以及日立的3TB硬盘的推出,以及1TB笔记本硬盘的逐渐流行,更大的存储容量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宽泛的选择,对于那些每天都会产生巨大数据量的用户,比如BT爱好者,摄影达人(笔者周围有些摄影达人动辄4TB的存储设备)等等,大容量硬盘甚至外置存储绝对是个救星。

曾经的我们热衷于将自己的数据刻录到硬盘当中,在需要的时候必须翻箱倒柜寻找连自己都忘了刻录到什么地方的那张光盘,而今天我们已经选择了硬盘,通过简单的Windows Search就可以方便找到。

当然,硬盘容量单方面的递增只是一方面,现在人们对数据移动存储的需求也在增长,以及网络的普及,有人考虑到了性能的重要性,有人考虑到了数据的流动性,当然也有人依然只认为本地化存储就足够。专业玩家和普通用户也有自己的想法,Mac用户和Windows用户想法同样不一。

那么这次,听听他们的想法,虽然不是专业业内人士,但这可能正好代表了你所期望的。

Panther是一位单车迷、摄影迷、军事迷以及游戏迷,同时对物理和电学的研究也非常深刻。虽然同时是位DIY玩家,但是似乎并不喜欢频繁倒腾主机。不管怎么说,Panther对待任何事物也是非常认真并有自己看法的。

Panther平时下载的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文件(包括一些理论上非法的你懂的),但是现在下载频率不是很高,而且很多用不到的就会删除。所以自己的数据不会呈现直线式的增长。自然也就不会强烈需求大容量的硬盘了。

另外,Panther可是希捷7200.11固件门事件的受害者,现在的320GB+1TB存储方案暂且够用。不过他表示“已经快不够用了”!

而且Panther表示为了支持环保现在几乎不适用刻录盘。因为刻录盘中的存储介质含有重金属,扔掉之后十分不环保!比较光盘大多属于一次性耗材,无法反复使用。虽然有诸如DVD-RW、DVD-RAM光盘,但在市场上几乎没有见到过。

笔者得知,Panther即使购买大容量硬盘,只要是内置的,绝对不会选择低功耗产品。笔者询问为什么,Panther对此有自己的应用看法。

因为大容量机械硬盘对于Panther来说以后仍有可能作为系统盘使用,现在就预留了一个分区,以备不时之需。而且Panther现在没有组件RAID的计划,如果需要的话,他会考虑诸如硬盘底座一类的东西。

笔者得知,Panther即使购买大容量硬盘,只要是内置的,绝对不会选择低功耗产品。笔者询问为什么,Panther对此有自己的应用看法。

因为大容量机械硬盘对于Panther来说以后仍有可能作为系统盘使用,现在就预留了一个分区,以备不时之需。而且Panther现在没有组件RAID的计划,如果需要的话,他会考虑诸如硬盘底座一类的东西。

我认为如果我们个人用的话除非看很多的高清影片,要不然很难利用完全大容量硬盘的空间的,我有个朋友2TB的硬盘,实在空的难受,把所有的歌曲都换成APE格式的了,还弄了些高清片子,可是还是很空。

所以我觉得3TB对于我来说。除非网速很快了,否则我不会考虑,要不还得去中关村或者哪里拷贝高清片源,很麻烦啊~个人认为最好的存储方案就是60G的SSD(当然128G更好),2TB的HDD,绝对不可能出现不够用的情况了,而且性能也能保证。

对于移动存储我觉得应用还是比较需要了,首先说移动硬盘,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同学之间,情侣之间,单位下载完东西拷贝回家。这些都很需要,大小倒不是很重要,120我觉得足够了,毕竟每次拷贝东西也不多,手头的160G移动硬盘,就是笔记本替换下来的,然后买了个杂牌的硬盘盒,传输速率25-30MB/S,感觉也还是不错的了,毕竟不是长期存储,常用的东西就像我前面说的,电脑中的容量用不完,那个用着还快,完全没必要长期放到移动硬盘里,所以5400转的就够了。

再说说刻录方面的东西,本人和周边人用的很少,感觉刻完了保存性比较差,过段时间得重新刻一下挺麻烦的,所以现在本人的新电脑光驱都没配。总的来说,本人认为最有必要的存储方案就是60G SSD+2TB大容量HDD+120G以上的移动硬盘和几G大小的U盘。

BILL_FISH是位专业的苹果玩家,也是一位平面设计专家,同时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

BILL_FISH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并不会呈直线式的增长,如果确实需要,有了多块硬盘以后,配备一个带有硬盘热插拔功能的机箱其实更为合适,而不是标准的外置硬盘。

比如以前我们都追求光盘存储,但其实硬盘保存数据的年限远比光盘要长。之前保存了5年的光盘现在又50%都读不出来,而七年前的一款IDE 20GB硬盘现在依然可以使用。况且硬盘现在已经很便宜,硬盘多了以后还可以尝试组建RAID,从多方面来说这都对PC有利。

BILL_FISH还谈到了多硬盘在音视频领域中的应用。比如一个机房30台机器,每台机器编3轨视频,每轨50MB视频,总共4500MB。现在能实现4.5GB/s传输速率的盘阵只有EMC、Promise以及IBM的相关产品可以做到,而如果使用可以连接两个盘阵的RAID Storage卡就可以实现高达5Gbps的速率。

针对硬盘的热插拔功能,笔者提到了希捷公司刚刚发布的SATA-USM标准,由GoFlex进化而来,该标准归根结底就是把硬盘从PC中独立出来,并可以通过热插拔来实现与任何数字设备的连接。

不过笔者与BILL_FISH谈论到的一点就是这种接口对于移动设备来说依然很大,而且依然面临诸如Thunderbolt和USB3.0等接口的威胁。BILL_FISH认为,存储设备的传输速率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就会把目光转移到更小的存储设备上。比如现在通过RAID组建的高速设备能够在2分钟内拷贝30GB的电影就完全可以接受。

Philippx是位狂热的科学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历史资深人士,而且对任何事物都非常讲究,比如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他是这次日本9.0级地震的亲身经历者(当然人当时在东京),另外他现在已经成功地从Windows平台用户转型成为了一个苹果用户,拥有MacBook Pro、iPad和iPod Touch以及iPod Claasic。而对于苹果的这套系统体系来说,Philippx有自己的想法,也产生了自己的需求。

Philippx平时下载一些电子书、电影还有音乐,当然以前也是一位资深的PC游戏玩家。作为苹果用户,现在有了MacBook和iPad,更多的会存储一些照片。

现在这款Mac电脑的硬盘只有250GB,很快将吃紧。Philippx一般将iPod Classic当移动硬盘使用,并希望能买一款Nano听音乐用,这样也算是一种临时的存储解决方案吧。当然如果能有一块真正的移动硬盘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通过笔者和Philippx的聊天,发现Philippx早就是一位资深的数码人了。因为日本的3G网络相当发达,无线WiFi热点也非常普遍,现在回国之后的他表示如果一个没有网络的世界那简直无法想象。因为除了获取资讯,Philippx希望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自己保存在固定位置的数据。

也就是说,Philippx需要的是一个临时的移动硬盘+较大型的个人数据存储中心。比如像苹果的Time Capsule,它是一个无线路由,内置一个硬盘,可以自动做数据备份,当然缺点就是只支持无线局域网。

苹果的MobileMe也被提及,这是一个可以提供在线同步服务的系统,但缺点就是需要收费。而DropBox也是一个网络存储同步的应用,比如可以随时访问相册。

总之,Philippx的需求就是一套基于硬盘的网络存储方案,这远不局限于讨论是否该买一块2TB的硬盘。其实诸如希捷、西部数据现在都在开发基于网络的外置存储解决方案,如GoFlex Net和My Book Live等等。

而MioNet是典型的数字世界的工具,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可以在一个界面中实现远程访问。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随时通过3G网络和自己指定的地址互相连接,互相访问和同步数据,那么数字生活将更加有意思,毕竟,现在所有的数码设备都离不开存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大容量时代 用户的存储需求应有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