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企业级主存储是相当稳定的,如果没有强壮的存储设备,就不能奢望应用程序可靠,它们本身就有一大堆问题,如果存储也闹别扭,事情只会变得更糟,这就是为什么企业愿意把大部分IT预算用于购买最好,最可靠的存储基础设施的原因。
冗余磁盘,冗余控制器,镜像缓存,以及冗余存储网络都旨在提供具备容错能力的存储基础设施,在关键任务环境中,这些都是必需的,但即使是最高强度的冗余存储架构在人面前也是毫无保障的。
在我接触过的企业存储设备中,只有一个没有因硬件故障导致灾难性后果,相反,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因文档糟糕、技术支持胡乱建议、培训不充分,以及软件或固件等原因导致存储灾难性故障,我想说的是,大部分都是人的原因造成的。
就在上个月,我就亲眼目睹了两起主存储崩溃事件。
在企业存储基础设施中,用户由两个独立的但同样重要的小组支持:设备小组和管理小组,故事就发生了他们中间。
固件版本不匹配
在第一起案例中,在现有存储环境中引入了新的存储设备,按照设想,新旧存储设备可以实现无缝整合,最终实现用新设备替换掉旧设备的目的。
由于新系统采用了最新的硬件,需要的固件版本比当前的旧系统要高,按正常情况,升级现有系统的固件版本,和新系统匹配是没有问题的,但它需要一个维护窗口。
根据相关文档的解释,这里使用的两个固件版本似乎可以共存,数据迁移可以平滑地从旧系统转移到新系统,因此数据转移工作就在两个固件版本不同的存储设备之间开始了。
起初,事情进展顺利,测试数据成功转移到了新设备,性能测试结果超出预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接下来,一些非关键的数据卷也成功迁移了,于是决定迁移所有的生产数据,由于数据量巨大,迁移过程花了几天时间才完成。
就在迁移完成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不到30分钟),新存储设备(现在存储了组织的所有生产数据)从存储网络掉线了,变得完全不可访问,幸运的是,这事儿发生在周六早上,很少有用户注意到,但最终导致整个虚拟服务器基础设施无法使用。
重新给新设备加电后,它又返回到存储网络了,大家齐心协力花了几个小时将所有系统全部上线,最后还算幸运,数据未丢失,也未遭到破坏。
接下来的任务是找出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新设备不可靠?难道有硬件或实施问题在测试期间未被发现?两周后,在厂家技术支持人员的帮助下,确定这起故障是两个设备因固件不匹配引起的,最后,厂家也修改了相关文档,建议任何时候应尽量将所有设备的固件版本升级为一致。
当然,在厂商提供的那些文档中,我们还是看到许多用词不明确的地方,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总结出一个经验:文档不一定可靠,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倒霉的现场技术人员
在第二个案例中,生产存储阵列开始出现一些瞬时错误,这些错误似乎表明后端光纤通道循环出了问题,由于所有系统在控制器和磁盘之间的连接使用了多个冗余循环,不能立即确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但对进一步调查和修复行动提供了保证。
这个阵列签订了高级支持合同,因此厂商很快就派遣了一位技术人员抵达现场,确定问题的根源,这位技术人员到了现场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首先阅读了系统日志,并对硬件做了简单检查,看了看各种线缆和收发器是否连接正确。
但他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于是,他插上一根串口线,接到设备的维护端口,在管理软件中发出特定的命令,直接从控制器导出了原始性能数据,其目的是让控制器吐出详细的错误信息,以便更高级的工程师解码分析。
串口和控制器的软件内核是直接相通的,输错一个字符就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终端模拟器按下Ctrl-Z,会导致两个冗余控制器同时重启,所有入站存储连接会被突然重置,会发生什么只有求佛主保佑。
仔细看看你的键盘,你会发现Ctrl和Z键隔得并不远,如果事先不知道同时按下它们后果有多严重,或一不小心误按,我想你会一辈子记得这事的。
和第一起案例一样,幸亏中断时间不长,也没有导致数据丢失或破坏,但还是花了几个小时才将各种应用程序重新上线。
教训
事后看来,不管文档上有没有明确说明,在固件不匹配的情况下做任何事情都是自找麻烦,此外,在处理大量数据迁移时不能掉以轻心,想一边喝咖啡一边操作还得悠着点。
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完全冗余的企业级存储网络还会全部宕掉,是的,这种事情虽然很少见,但的确发生过。在众多存储事故中,我发现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可能就是你,或你的同事,也可能是新进入的厂商。
各路存储厂商都在努力让自己的管理系统变得更具吸引力,更友好的管理界面,但他们忽略了天天摆弄这些软件和硬件的IT人员,软硬件环境越来越复杂,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误操作。
除了厂商要做好严格的保护设计,文档实时更新外,作为用户一方,也要加强自身维护队伍的建设,在不确定会引起什么后果之前,最好不要急着动手。
原文出处:http://www.infoworld.com/d/data-explosion/tale-two-san-failures-224
原文名:A tale of two SAN failures
作者:Matt Prig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