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希捷科技在京发布了银河Exos X16系列16TB企业级氦气硬盘,这是业界首款最大容量硬盘在中国的首次正式登陆。
同样是大容量硬盘,但各大厂商的技术路线并不相同。
为什么磁盘厂商不约而同发布大容量硬盘呢?
海量数据增长必将带来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这个非常好理解。用增加产能的方法来满足需求并不可取,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在美国,AWS、Google等超大数据中心会优先购买大容量硬盘,最主要的考虑是$/TB的成本,这个成本不仅是磁盘的成本,也包括数据中心耗电、制冷和空间的成本。
与之前的8TB产品相比,新的16TB硬盘带来了更高的存储容量,系统TCO优化达10-20%。希捷多年的合作伙伴、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商浪潮全球率先采用了银河Exos X16系列16TB企业级氦气硬盘。
但是对于希捷等硬盘制造商来说,实现16TB大容量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我们知道摩尔定律放缓,进入所谓后摩尔定律的时代。
要想实现更大容量的磁盘,必须借助新的技术突破,目前有SMR(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叠瓦式磁纪录)、HAMR(Heat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热辅助磁记录)和MAMR技术(Microwave 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 ,微波辅助磁记录)等技术选择。
目前磁盘厂商都在同时跟踪这几个技术发展,但是在市场定位上的重点不尽相同。新的银河Exos X16系列16TB企业级氦气硬盘采用的是CMR技术。该产品的定位侧重于企业级、云计算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用户。
在采访中,希捷还将SMR技术定位在PC市场,将HAMR定位在企业级市场。希捷科技产品线营销副总裁Sai Varanasi表示,HAMR会带来每年30%左右的存储容量递增。
磁盘容量增长得以延续。
SMR、HAMR、MAMR互有短长,存在就是合理。侧重不同,重点也会不同。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其实没有必要纠结技术本身,重要的是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
以HAMR为例,因为激光热辅助的存在,对于盘片介质有特定的要求,转化为产品就是售价,成本就是硬道理。
不过,对于磁盘来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SSD觊觎磁盘很久了。
但SSD在$/TB上还有差距,这也就为磁盘留下了空间。对于SSD来说,$/TB不仅仅是技术、制造的因素,也有产能和市场策略的因素。
在采访中,希捷科技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女士表示,HDD和SSD的价差在短期内,比如10年,是不可能接近的。因为HDD硬盘也在创新,HAMR每年还是以30%的容量在增加,所以$/TB也会越来越低,SSD新技术会使价格下降,但是肯定不会是一样的。对于数据中心而言,由于成本原因,还是会以HDD硬盘为主流。
在孙丹女士看来,最大的挑战是最终用户,他们要决定自己的算法、应用和数据存在什么地方,企业要平衡它的成本,还要平衡它的数据价值和业务未来的发展。而希捷也将继续致力于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创新,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大容量的产品,帮助客户从数据中获得更大价值,迎接IT4.0时代数据爆发带来的挑战。
这个差距会存在多久?10年,20年,还是永久存在。2D到3D,SLC到QLC,SSD技术在发展;相比磁盘,CMR到SMR、HAMR、MAMR,技术也在发展,谁跑得更快?这恐怕谁也说不好!不是吗?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从这个角度来说,希捷的16TB磁盘提供了一个好的选择!
且行且珍惜!如果能够用好新技术,就是真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