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教育集团董事长贾齐在毕业后偶然进入教育行业,从此“一如此行深似海”,一做就是十几年。
图片来源:中和教育集团提供
在这十几年中,他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他认为,“从事教育的意义很大,可以帮助很多人成长”。偶尔,贾齐会“客串”老师去高校演讲,但更多是在内部做培训。他开玩笑说,“他们来听我讲课,然后我还要付给他们钱(工资)”。
贾齐说话坦诚直率,同时又言谈风趣,采访过程中不断引发大家的笑声。只是简单的接触你就会发现:他是天生的老师,逻辑清晰而感染力强,拽住你的思路往前走。
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贾老师”,而非“贾总”。
体验为王,用产品留住客户
2005年,贾齐创办了智联经纬,就是现在中和教育集团的前身。
在当时,智联经纬主要的业务模式是线下培训班。虽然已经有在线教学的模块,但受制于带宽等技术因素的影响,在线教学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因此,他也一直将在线教育作为线下教育的补充,一直到2012年学慧网的诞生。
此时,带宽和技术已经不是问题,网民数量也成长到一定规模,足以支撑在线教育市场。2014年,学慧网成立公司,正式创立。
贾齐认为,与线下教育的面对面教学方式相比,在线教育重点要解决的是用户体验的问题,比如:学员如何与老师即时互动等。“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用户量是非常大的,那如何提升他们的体验?首先是提高师资力量,其次是重视在线服务。”
他介绍到,学慧网采取的是3V1的服务体系,“让学员无论出现任何问题都能找到人来解决。此外,每节课上完之后,学员都可以给老师打分,学慧网会根据分数调整教师和教学方式。我们还有督班人员,如果发现直播课你没有看,回播也没有看,就会有智能提醒,服务人员也会找你询问情况。”
从产品打磨、服务提升再到定价规范,学慧网的学员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一般来说,在线教育退费率能做到3%~5%就算不错了,甚至有些会达到10%,但是我们可以让退费率维持在不到1%。”贾齐说。
搞营销,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对于新的营销方式和广告产品,很多企业总是采取观察的谨慎态度。尤其是初创企业,甚至简单地将广告作为成本,而非投资。
但是,学市场营销出身的贾齐,对于市场推广有着敏锐的嗅觉。
早在2003年,他就通过在纸媒发布广告的方式获得了第一位学员。直到现在,他仍然记得这位学员的名字。时间进入2004年,中国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他就尝试过投放搜索广告来获客。
“你不把广告打出去,不让大家知道你,怎么卖产品?”贾齐反问道,“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很多人不敢这样做。”
正是在他的大胆探索下,2014年学慧网创立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推广体系。
目前,学慧网主要靠互联网广告获客。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慧网在选择投放渠道时主要考量以下几个指标,“首先看媒体渠道与学慧网的用户契合程度;其次是做投入产出比测试,从投放金额、曝光量、点击量、转化率一直到业务量,我们都有一个计算模型,以此对比哪个渠道表现更好。目前,比如搜索、信息流广告、短视频平台、品牌类的广告等,都在均匀投放。”
贾齐透露说,在学慧网创立之前,中和教育就已经开始与搜狗搜索展开合作,迄今为止已经近七八年的时间。目前在所有投放渠道中,搜狗搜索投放额度居于前三名的位置。
“我们在投放的时候,既会看获客成本也会看获客量。在投放时精准度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你的获客,还会影响企业的效率,避免投入太多时间和人力在无效线索上。”贾齐表示,在流量获取和精准投放方面,学慧网一直在尝试更多新的推广方式和广告产品,“在与媒体渠道合作时,我们希望能有更匹配的资源,比如搜狗,我们不妨在创新合作上加大力度,达到更好的效果。”
精耕细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衰减,学慧网也面临着教育行业普遍的营销痛点。
学慧网的营销负责人介绍说,“无论哪种市场推广方式,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直接导致媒体价格和推广成本的上升。此外,媒体渠道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而我们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最后,线上投放缺乏品牌效应,虽然投放持续增加,但是品牌影响力并没有很好地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慧网正在优化渠道,“将主要渠道做精”。此外,在广告创意上开始更重视品效结合的方式。
针对品牌影响力的问题,中和教育集团正在计划对品牌重新定位和梳理方向。“今天上午我们高管开会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下一步怎么建设品牌。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梳理,能够借助推广渠道把我们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理念更好地传递给用户。”贾齐透露。
从2014年到现在,学慧网累积用户量已超过30万,最近几年用户增长率都是倍增状态,其中80%的增长来自移动端。贾齐介绍说,“移动端在获客方面有很强的增量效果。而且就现有用户来说,大多数也都是通过移动端来学习。”
从业十几年,贾齐对于教育行业有着独特的见解。尽管从事互联网教育行业,但是他认为,目前大家有些“神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的确能够解决部分线下教育问题,但无法解决线下教育的所有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寻找互联网与教育行业更好的结合方式。在互联网红利期,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