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介质的更新换代,带来了SSD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SSD存储控制器的快速发展,市场良莠不齐。作为加固存储控制器的领军企业,上海威固公司备受关注。2018全球存储半导体大会期间,存储在线总编宋家雨专访上海威固公司首席科学家李礼先生,讨论有关存储控制器的热门技术话题。
视频采访:
我们以商业市场通用存储控制器的能力作为牵引,只有掌握通用存储控制器技术,对存储系统的理解才能够深入,对存储介质的理解才能够加深。在能力牵引的基础上,我们也有相应的产品推出。
我们通用性的存储主控芯片并不直接对外销售,主要是服务于自己的系统产品,是通过系统形式、板卡形式交付和服务最终用户。
如何评判一款存储主控芯片的好坏,标准是什么?
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但也有几个维度供判别。
首先是市场定位。以消费产品为例,首要需求是成本控制,要做到价廉物美。对此,企业级产品要求可靠性和稳定性。特殊市场需求,可靠性要求更高。因此,应该针对不同市场需求来制定评判的标准。
威固存储控制器芯片主要针对工业级、军工级产品市场的需要,兼顾一部分企业级市场。
威固产品的特点是高性能、高带宽、低延迟、高能耗比和高可靠。
企业级存储控制器的特别之处?
首先是性能。企业级产品涉及到大数据量吞吐,需要提供性能加速能力。
其次是可靠性,涉及到关键数据存储,对可靠性要求很高。在可靠性方面,消费级用户的承受能力要远远高于企业级应用场景。
目前有信息披露,某些存储主控芯片存在后门,给数据安全带来隐患。在我个人看来,这些后门未必是有意而为之,芯片设计必然留有调试、管理维护的接口,但这些接口一旦被非法利用,其危害巨大。此外还包括一些体系结构方面的漏洞!面临的风险还是非常高的。
安全问题可以后天的方法加以弥补吗?
自主可控以及其他辅助安全手段弥补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治本,一个治标。后者较为被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相比而言,治本的办法,见效期长,其核心是代码的可控和把握能力。
全流程把控在全球分工的大背景下并不现实。但是核心的环节必须要自己把控。如果只是从外围加一道锁,加一扇门,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核心可控才是必不可少的。
开源有助于问题解决吗?
开源代码好坏机遇并存,好的一方面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拿来主义,可以大大加快研发进程。但坏的一方面也容易让开发人员沾染惰性,如果把开源代码作为“黑盒”来看待,没有深入消化吸收,就会留有隐患。
ARM可以作为存储主控芯片吗?
ARM在智能手机终端以及其他嵌入式市场非常成功。它的设计思想、理念可以借鉴。但是处理器核心是安全可控的关键,采用ARM指令集架构但微结构是自主研发的也是自主可控处理器。
功耗方面,威固的板卡达到60w,是不是太高了?
60w仅仅是我们计算存储网络融合卡的原型机。目前主要是基于FPGA开发的,将来用ASIC实现,功耗还有很大优化的空间。未来,某些应用控制在25w,完全是有可能的。
如何看待OpenChanel SSD?
OpenChanel SSD与Device based的SSD控制器,各有千秋。将FTL交给Device,往往采用NVMe/SATA标准,SSD适配性会非常好,通用性强。加上NVMe作为主流标准,各大厂商都在支持;Host-based SSD大多采用私有协议,适配性、兼容性会差。以操作系统为例,Windows系统还没有直接支持OpenChanel SSD。此外,如果切换到国产处理器,还需要适配。但OpenChanel SSD的好处是将底层介质暴露给了上层CPU,便于进行深度优化,在性能,可靠性、磨损均衡控制上,很有优势。
存储控制器芯片永存吗?
存储控制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芯片,也可以作为一部份集成到其他芯片中。无论如何,介质管理的功能肯定存在。存储控制器芯片是否存在这将是市场博弈的结果。
从威固的战略看,我们是站在存储的地盘,去抢占计算的饭碗,当然是有限度的。例如针对大数据负载等场景进行优化,友好分担,并非全部颠覆。
从主控芯片的经验出发,不同品牌的NAND颗粒有差别吗?
作为主控芯片厂商,威固期待国产NAND颗粒早日投产。如今,不同品牌NAND颗粒在接口、特性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异,但不同的技术殊途同归。
不同品质的颗粒,可以通过一些测试软件来测试,一些大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测试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