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2007系列图片分析 网络存储起争端之一(组图)

网络存储市场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市场,新旧理念和技术标准的交织、碰撞推动着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把存储应用从一个阶段推向另一个更高的阶段。

技术之争化竞争

2002年后,经历了网络泡沫破灭的洗礼,全球网络存储市场开始复苏。到2007年,该趋势同样带动了中国网络存储市场的飞速发展,网络存储的重要性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

今天的网络存储市场依旧充满活力。用户对信息安全、业务连续性、法规遵从等的需求日益迫切,促进了存储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理念也支撑业务的运行,驱动着业务的创新。正是在外部技术与内在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网络存储市场正经历着技术之争、市场之争、厂商之争的变革。

中国的行业用户在过去这5年,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存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存储数据和信息。存储不再是安装在服务器中的几块硬盘,而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网络附加存储(NAS)也好,存储区域网(SAN)也罢,用户已经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多种网络存储技术,以解决存储空间不足、性能不强、可用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FC SAN与iSCSI存储的博弈

存储架构之争一直是存储领域的焦点问题。从目前情况看,从直连存储到网络存储已经是大势所趋,而FC SAN毫无争议地成了当前网络存储技术的主流。但是回顾历史,FC SAN也是用了8~10年时间才从最初的1GB/s过渡到2GB/s,再到今天的4GB/s。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FC SAN被认为是性能最好、扩展性最强的存储架构,也是许多用户,特别是高端用户的理想之选。目前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厂商,如HDS、HP、IBM、EMC、Brocade等,都是以FC SAN的产品见长。在数据中心,FC SAN也成了事实上的存储架构的标准。

FC SAN虽然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对存储性能和扩展性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但是其高昂的构建成本以及复杂的管理却让许多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用户望而却步,而成本高、管理难也成了FC SAN被诟病最多的地方。FC SAN无疑是一道高门槛,它把许多想进入存储核心领域,但无奈在技术上存在短板的厂商挡在了门外。直到2003年,FC SAN一枝独秀的根基似乎有了松动的迹象。这一年,互联网工程小组(IETF)批准了iSCSI标准。iSCSI允许人们通过以太网甚至互联网来连接硬盘和电脑。相比于FC SAN要建立专门的存储网络,iSCSI允许人们利用熟悉的低成本的以太网来构建所需的网络存储架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低成本、易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存储的进入门槛。iSCSI被认为是Fibre Channel协议的挑战者,甚至是理所当然的替代者。iSCSI标准的诞生为一些新兴厂商进入网络存储市场打开了一扇门,也让更多专注于iSCSI存储的厂商被人们认识并熟悉,其中包括Intransa、创新科、飞康、H3C等。

但是,在过去几年中,iSCSI存储市场并没有像许多人预想的那样火爆。究其原因,一方面,iSCSI存储作为一项新技术,用户从认识到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的几乎都是FC SAN厂商,它们虽然也适时推出了支持iSCSI的产品,但出于保护FC SAN产品利润等目的,并没有对iSCSI存储的推广倾注太多热情。

从2007年的情况看,iSCSI存储的后劲比较足,已经逐渐显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据预测,2007年,我国IP存储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亿~8亿元,而中国IP存储市场的增长率也将达到惊人的300%~400%。以H3C为代表的部分国内外厂商先后推出了融合10GB以太网iSCSI技术的万兆存储产品。这似乎也预示着,有了万兆以太网的助推,iSCSI存储很可能在短时期内一飞冲天。

就在iSCSI存储蒸蒸日上之时,QLogic、Emulex、Brocade等厂商先后宣布推出8GB/s的FC产品。看来FC SAN与iSCSI存储之间的博弈还将继续下去。

磁盘、磁带谁是老大

解决了如何存储数据的问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就像是社会生活中不能只解决温饱问题一样,用户还有更高的要求。IDC的一份关于数字宇宙膨胀的报告中指出,2006年全球产生、获取和复制的数字信息总量为161EB,这相当于有史以来出版的图书信息总量的300万倍。从2006年到2010年,全球的信息总量将增长6倍多,达到988EB。2007年甚至首次出现了全球信息总量超出现有设备存储空间的现象。但是,信息爆炸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随之而来的数据管理、数据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才是让用户最头痛的。

专注于磁带备份的厂商Exabyte(已被腾保数据收购)公司的一位高层人士曾经告诉记者,他进入磁带领域20多年,从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在说,磁带最终将被替代,但现实是磁带仍然是数据备份和归档领域不可缺少的一环。

不可否认,磁带因其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成本低、可离线保存、介质寿命长等,不太可能被磁盘完全替代。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磁盘备份的兴起确实对磁带备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甚至让磁带厂商在一段时间内变得相当沉默。磁盘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让本来受制于成本的磁盘备份变得日渐普及。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即虚拟磁带库(VTL)也应运而生,而且已经成了当今最时髦的产品。几乎所有做数据备份的厂商都相继推出了VTL产品,比如HP、IBM、EMC、飞康等。像昆腾这样一直专注于磁带备份的厂商也很早就推出了VTL产品。而那些专门靠VTL打天下的厂商,如SEPATON、Data Domain等,不仅在欧美市场声誉鹊起,在中国市场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磁盘备份、VTL这样的新型数据保护产品和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所接受。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新技术不断涌现,也对磁盘备份、VTL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持续数据保护(CDP)以及重复数据删除技术。CDP技术让实时的数据保护和恢复成为现实,可以充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而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则通过删除重复的数据和数据压缩,可以大幅度提高磁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相当于降低了磁盘存储的成本,为用户使用VTL作为数据备份设备扫除了许多障碍。

在数据得到妥善存储之后,用户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就是数据的保护。传统上,数据保护的核心是磁带备份。如今,随着用户对缩小数据备份窗口的呼声越来越高,磁盘备份在快速备份和恢复上的优势逐渐显现。从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看,数据保护将成为存储领域的亮点,其核心将是磁盘备份和归档,而VTL、CDP、重复数据删除技术都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像重复数据删除这样的技术很可能成为以磁盘为介质的数据保护产品的标配功能。

磁带与磁盘同样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从目前情况看,在数据备份应用中,磁盘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但从一个企业完整的数据保护策略来看,磁盘和磁带都是必须的,因为对于需要长久保留的数据,比如需要保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数据,还是要从磁盘迁移到磁带库中,这样才最经济也最稳妥。

存储和安全是一家

2004年,专注于信息安全的赛门铁克完成了对专注于存储的Veritas公司的收购,至少从形式上我们看到了安全与存储的融合。也是从那时起,许多人对那个可能出现的将安全与存储完全融合的产品充满了期待。令我们略感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赛门铁克并没有推出这样一个所谓的安全存储的产品,只是在技术以及解决方案层面让安全与存储的关系变得更紧密。

今天,安全存储已经成了许多存储公司的一个理念或者说是一项基本战略。从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趋势看,安全与存储的融合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是否一定要推出一个融合了安全与存储的实体产品还有待商榷,毕竟一个新产品的推出不是研究人员拍脑袋想出来的,最终还要看其是否符合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所谓安全存储,其实质还是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存储设备的加密或数据保护功能,还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增加的密钥管理等功能,其目的都是保障存储设备中信息的安全、可靠和可用。说到底,信息才是对用户最重要的。

2007年10月30日,惠普发布了最新的安全策略,推出了HP Secure Advantage,这是一个包括服务器、存储、软件和服务在内的产品组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数据保护和安全审计跟踪功能,从而确保整个基础设施的安全,降低商业风险。HP Secure Advantage可以保护三类数据:一是保存在硬盘中的数据,二是已经备份和归档的数据,三是正在使用中的数据,比如网络打印中正在打印的数据。由此也表明,HP Secure Advantage是一个全面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它保护的是从公司的IT基础架构到所有与业务相关的IT设备的安全,像这样的无所不包的安全理念可能正是企业需要的,也是存储厂商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存储的安全只是信息安全中的一部分。存储与安全密不可分,而将存储与安全从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多个层面上进行融合是用户对厂商提出的更高要求。

全球网络存储工业协会(SNIA)宣布了一项绿色存储计划,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以减少网络存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在SNW大会上,许多厂商的展台上都贴有图中所示的LOGO,表明了大家对绿色存储的关注。

              2004年~2006年中国外部磁盘存储系统市场销售额对比

 10月初,H3C推出了最新的万兆存储产品,再次点燃了人们对IP存储的热情。其后,H3C又携此产品亮相SNW大会,同样赢得了满堂彩。

10月30日,2007年赛门铁克中国用户大会在北京举行。赛 门铁克公司首席技术官Mark Bregman表示,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存储与安全解决方案,可以增强用户对互联世界的信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2007系列图片分析 网络存储起争端之一(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