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人还在跑道上搏杀的时候,有些人却是一出生就在终点线了,所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先天优势让人绝望!
实力惊人 天赋异禀
天赋惊人,当然好!
以NBA为例,当大家都很努力的时候,最终决定水平、成就高度就只有天赋了!存储系统中的全闪存阵列,所谓AFA(All FlashArray,)就是如此。
虽然称为“阵列”,其实结构上跟“阵列”差别已经很大。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
传统阵列所强调的是“网络共享”,是一种集中式的存储模式;
与之相比,全闪存阵列更加强调Scale out,也就是横向扩展,属于一种分布式存储的形式。
生来就是全闪存,在架构设计上就没有必要考虑原来的方法。可以全基于闪存介质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闪存颗粒的特点:耐读不耐擦写,如此要求系统在设计上做好“磨损均衡”,并要抑制“写放大”等问题,以充分发挥闪存的特点。
应对传统应用难以克服的问题,例如VDI(桌面虚拟化)启动风暴的问题。
在命名上,全闪存之所以还称为“阵列”,本意上应该是想传达“阵列级别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但望文生义,也容易被解读为:满配闪存盘的存储阵列,从而留有可乘之机。从磁盘阵列的角度,满配闪存盘,对于软件进行必要的优化,是不是也算“全闪存阵列”呢?
为了以示区分,就有了所谓“纯闪”、“全闪”的分别;Gartner也用AFA和SSA(Solid-State Array,固态阵列)进行区分。
AFA也好,SSA也好,其实都有一个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也就是$/GB成本的问题。
一方面是SSD盘本身的成本;二来,受限制性能,没有办法通过增加盘,来解决容量的问题;因为堆叠SSD盘,容量上去了,但性能发挥不出来,得不偿失!
针对$/GB成本劣势,AFA也有2张牌:一个是宣传$/IOPS的优势;二是重复数据删除效率,用于解决$/GB成本的问题,很多AFA会承诺4倍以上现有容量的数据存储。
无论如何,从市场角度看,全闪存阵列带来了勃勃生机。
捶打和磨练
生来即全闪为存,天赋异禀让人羡慕,就像00后一样,作为“互联网原著民”,他们更加容易适应互联网+的新时代。
但是如何事情也有两面性。互联网让人更加便于交流和沟通,让地球成为地球村;但也可以让人变“宅”。
AFA也是如此,生来即闪存,天赋异禀;但也离不开市场的捶打磨练,要走亲民路线,不能孤芳自赏,不食人间烟火。
以统一存储为例,似乎不适合AFA,因为鉴于$/GB实际情况,AFA似乎更加适合SAN,以块数据应用为主,所谓ServerSAN。
很多生来即闪存AFA将精力集中在性能,以及提供RAID、快照、复制、备份、重删、归档、加密等功能特性上。但对统一存储不屑一顾。
在很多人看来,AFA这样的产品,并不适合NAS,对于文件系统来说,AFA成本过高。也没有必要考虑FC之外,iSCSI,文件系统等多协议支持!
殊不知,现实应用场景中,很难要求用户在购买AFA之后,另外购买NAS。用户很希望一个AFA同时支持各种类型的应用。
多种介质支持、功能完备、多协议支持、应用场景适配,这就成就了紫光西部数据所提出的ASA(All Supply Array)的概念,从而赋予了AFA新的内涵。
“不是所有的AFA都是生来即闪存的;生来即闪存的系统也不都是ASA的。”紫光西部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 副总裁胡晓雷说。
如果单纯从技术上说,ASA、统一存储似乎没有更多值得炫耀的地方。但也恰恰是紫光西部数据AFA更接地气的地方。
另外一个能够体现接地气的设计是NVDIMM的使用。
如今,SCM(Storage Class Memory,存储级内存)被视为AFA的发展方向。熟悉技术的人知道:CPU内部,缓存带来性能延迟是10ns级别,DRAM(内存)是80ns级别,全闪存阵列在.1ms级别,磁盘10ms以上;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在闪存(NAND)和内存之间,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填补。对此,紫光西部数据采用了内存优先的系统架构,配置了NVDIMM非易失性内存后,从时延和数据缩减技术方面把生来即全闪的阵列又提高到全新的高度。
不管存储配置为全闪存还是混闪模式。
小结
从AFA、HFA到ASA,再到SCM,生来即全闪有自己独特发展轨迹,不同厂商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堪称百花齐放,迎来全闪存阵列应用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