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工作了多年的朋友去参加了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她离开校园已经好多年,整天忙着照顾孩子,怎么可能通过正式的入学考试呢?然而,她告诉笔者,现在的考试表面上很严格,而实际上只要导师愿意招收,你就一定能够通过入学考试,导师可以提前把所有的试题都告诉考生,也可以在辨认出考生笔迹后给个满分的成绩。所有这一切,就像现在许多用户进行的存储招标一样。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存储用户一下子就全都采用招标的形式进行存储采购了。
一位用户这样介绍说,与之前领导说了算的情况相比较,招标的形式在表面上似乎公平了一些。大家都统一购买招标文件,并且在截止日期前提交标书。然而,招标公司邀请的评标专家都是用户指定的,就连标书中最关键的价格可能都是用户提前通知投标方的。
这位用户说,招标很多时候演变成为应付上级的形式,早就失去了公平公正。有时候,某个大厂商请几个关系好的集成商共同“围标”,价格可以比正常情况高出许多。
这也许是一个很难解决社会问题,笔者不想多谈。在这里只想跟读者探讨一下存储招标中的技术问题。
前些时候,一个保险公司的用户就进行了一次很成功的PC招标。用户在介绍成功经验时说,PC的同质化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因此很适合采用招标的形式。配置情况十分清楚,大家比拼的就是价格和服务。用户开玩笑说,就跟十几年前单位买白菜的情形一模一样。
尽管目前许多存储行业的朋友都认为卖存储越来越像卖白菜的,但是多数存储项目,尤其是中高端的存储项目,技术含量仍然较高,其中势必会涉及一些服务的部分,这些竞标背后的情况都需要用户仔细考虑。
在大型存储项目中,一般都需要集成商有相关的成功案例。以某个招标项目对集成商的要求为例,投标方具有在国家部委、省级政府部门或相当该级别的单位实施小型机、存储备份系统和系统集成等相关项目的工程经验,并具有3个600万元以上类似集成工程项目的成功案例。
招标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把项目限定为只有一个符合条件的投标方,或者只有一个厂商的产品,这样一来招标书中就不能标明产品的特色功能。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某个用户由于特殊需求,要在同一套高端设备中同时支持SAN和NAS,那么,就只有NetApp的产品可以满足了。
另外,存储系统需要与主机系统紧密结合,如果IBM的主机与HP的存储相配合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各方追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某用户主机系统是HP的,主存储设备是HP的,如今希望构建一套容灾系统。根据这样的存储需求,几乎可以判定,新购买的应该是HP的存储设备。
可是,如果这些特色功能或者指定的机型不在标书中表明,用户怎么能够选购到最合适的产品呢?
另外,如果在产品技术都很标准,价格也十分透明的情况下,其实并不适合招标。一个集成商朋友说,DELL的某些产品在市场上价格十分透明,很适合用户直接采购,如使用操作极其复杂的招标工作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
最近DELL已经开始改变单一的直销模式,难道是为招标做的一些改变吗?
存储竞标类同与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存储竞标类同与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