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社区访谈: 为何Ceph在中国发展如日中天

文/谢世诚

继OpenStack、KubeCon先后落地中国,为期两天的Cephalocon APAC 2018也将于3月22日在北京揭幕,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开源界的盛事——须知,这是Ceph问世以来的全球首场峰会(Summit),在中国的举办,具有极大的意义。

峰会开幕前夕,Ceph中国社区两位联合创始人耿航、孙琦以及英特尔中国云计算战略总监陈绪接受了DOIT记者专访,对Ceph在中国的落地、峰会的举办、Ceph中国社区所做的工作与近期工作计划以及相关技术理念进行了介绍。

从左至右:Ceph中国社区联合创始人孙琦、耿航及英特尔中国云计算战略总监陈绪

Ceph中国社区——Ceph爱好者与志愿者的社区

Ceph诞生于2004年。2014年,Openstack技术火热的同时,Ceph也在国内也开始受到关注。在接触Ceph之前,耿航还接触过SheepDog。当时,由于SheepDog与OpenStack集成和社区建设(开发者、生态等各方面)都不是很好,所以放弃了SheepDog,进而转向Ceph。

同样,初期Ceph技术资料欠缺,往往一些大牛码农通常没时间写或者是不愿意写博客技术文档,而不多的文档资料通常又是使用手册之类或者都是抄来抄去的东西。即便偶尔有设计文档,通常也是语焉不详。唯一有几个QQ群还都是潜水员,爱好者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在Openstack、Cloudstack等爱好者群中讨论。

1.Ceph中国社区的成立,加速Ceph在中国的应用

2014年7月,耿航建了一个专门讨论Ceph话题的QQ群,把大家都召集到了一个比较专一的群,讨论Ceph的问题。

这便是Ceph中国社区的雏形。

随着Ceph在国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Ceph。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入门级问题。由于QQ群以及随后建立的微信群都不便于记录和保留问题和答案,2015年初,耿航决定用论坛形式来保留和记录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答案。

“既然是社区,那么就要有完善的体系架构,例如微信/微博、网站/论坛、QQ群/微信群、Mailing List等知识承载平台以方便检索、查阅,帮助国内Ceph技术人员更好地学习和交流。”耿航说。

几位早期成员加入后分别负责几大平台,包括C孵化器(主要目的是孵化社区成员围绕Ceph开发的周边工具)、赛弗学院(主要目的是帮助Ceph初学者快速了解和提供Ceph技术支持与咨询),耿航则对接几大平台负责人。

由于是非盈利社区,纯粹在做公益,没有经费,Ceph中国社区经历了公众号平台、几任负责人的变更,一段时间后由耿航独自负责起来。

2015年,耿航偶然结识了孙琦和英特尔公司陈绪博士。

孙琦有一个人数较多的Ceph微信群,志同道合的两人联手,Ceph中国社区从此扩大了宣传阵营。

恰好在2015年6月,由Ceph社区和英特尔共同主办的Ceph Days在英特尔北京办公室举行。陈绪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会议结束后,耿航撰写了《Ceph Day技术沙龙:Ceph中国社区联合创始人的总结》,发表后让人们逐渐意识到Ceph开始在国内独立的发展,反响相当不错,也坚定了耿航做好Ceph中国社区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陈绪还是最早发起中国开源云联盟的成员之一。2016年4月15日,中国开源云联盟正式移交给工信部下的标准化研究院。这是开源届的一件大事:一是中国开源云联盟有了国家部委的支持,发展有了充足的保障,二是有了企业联盟的支持,开源技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途;而中国开源云联盟第四个工作组(WG4工作组)——Ceph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Ceph中国社区有了中国开源云联盟这个强大的后盾。

在陈绪的帮助和中国开源云联盟的指导下,Ceph中国社区得到了稳步发展,为中国的开源云计算产业创造较大的价值。

2.积极组织线下活动Ceph中国行

2015年9月19日,Ceph中国社区的首次线下活动在北京举行。在此次活动邀请到了当时国内全部一线Ceph大咖们作为讲师,活动现场爆满。

迄今为止,在全国举行的“Ceph中国行”活动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西安、呼和浩特等地举行,累计参与人数达上千人;最新的一次线下活动是2017年11月,作为中日韩东北亚开源软件论坛的一部分在天津大学举办了“首场开源技术校园行”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近一步让更多的企业、用户了解到Ceph,也将Ceph在软件定义存储领域的影响力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有这样一个小插曲。Ceph中国社区首次线下活动的地点是位于亚运村鸟巢的玲珑塔。这是当时唯一能找到的免费场地。但活动的前三天接到通知称,为配合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举办,鸟巢地区需要全部封闭。在活动通知全部发出的情况下,志愿者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最终孙琦通过关系设法以较低的价格拿到了一个场地,另外两家公司慷慨解囊,赞助了会议的费用。就这样,有惊无险的度过了第一次危机。

3.加强技术文档翻译,及时发布最新资讯

2016年初,耿航和孙琦确立了几大工作方向:文档、翻译、案例并组织志愿者对Ceph官方的文档docs.ceph.com进行全面翻译,至今,国内5本Ceph书籍中,有三本都是Ceph中国社区组织翻译和编写的。Ceph中国社区翻译小组成立后,密切关注最新的Ceph英文相关资讯和技术文章,并及时翻译成中文发布在社区微信公众号中,国内所有第一手的Ceph资讯全部是由Ceph中国社区的微信公众号发出的。

2018年1月4日,在第七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上,一份名叫“2017分布式存储Ceph技术及应用”的白皮书正式对外公布。这正是中国开源云联盟依托于Ceph中国社区发布的。此举为中国市场上的玩家提供了明确的产业和技术指导方向。

在过去三年中,Ceph中国社区加强了Ceph在国内理念和技术的宣传、推广和普及,落地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覆盖了包括金融、政府、游戏、运营商、媒体等在内的很多重点行业。

从2014年零的起步到现在的市场如火如荼,Ceph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到Ceph的好处,成为不少用户点名的首选需求。这让耿航和孙琦他们感受非常深刻。

目前Ceph中国社区覆盖人群逾万人。跟其他社群不一样,Ceph中国社区无需注册,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兴趣爱好平台。

Cephalocon APAC 2018落地中国背后的故事

在获得开源云联盟的认可后,Ceph中国社区获取了Ceph社区的正式授权。2016年5月Ceph社区负责人回复称感谢Ceph中国社区做出的贡献,并且允许继续使用Ceph官方LOGO。

Ceph的创始人Sage Weil先生原计划于2017年8月份在美国举办首届Ceph summit,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未能实现。

注意到这个事情后,耿航、孙琦和陈绪设想将论坛迁到中国来——一方面让Sage Weil了解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则是给国内的开发者以更多的鼓励。一番沟通之后,Sage Weil表示全力支持。

“为什么Sage Weil愿意接受这次邀请?Ceph中国社区吸引的开发者数量以及在国内的成功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孙琦同时表示:“这也正是社区的力量。”

尽管Ceph创始人及相关团队作为主办方还没有来过中国,但峰会从去年得到许可开始,所有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由于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他们的不懈努力获得了回报,资金、场地、专家邀请等难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口碑也越传越远。

这看起来非常难能可贵,除了证明Ceph中国社区的强大力量,也更证明了Ceph对中国爱好者和市场的吸引力。

在形式上,陈绪表示,这次峰会将推举大量的用户与厂商们一同登台,既展示领先技术,更要展示应用效果。耿航认为,Cephalocon APAC 2018是对之前的Ceph中国行做了一个总结,也是一次“秀”肌肉的机会。

“Ceph”来源于单词“Cephalopod”(软体动物)。据陈绪介绍,峰会命名为“Cephalocon”,是Sage Weil亲自提出的。

无论是耿航、孙琦还是陈绪,他们都对Cephalocon APAC 2018充满了期待,也完全相信这次会议将要取得的成果。

Ceph的机遇,来自持续的推动

现在越来越多人在用Ceph,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加群和询问技术和应用的情况,对Ceph的热情持续不减。谈及Ceph和Ceph中国社区的机会在哪里,耿航回应称“市场有需求,就是我们的机会。”

孙琦也相信,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而未来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对数据及存储将提出更大的需求,这正是Ceph巨大的优势——Ceph为软件定义的存储环境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

2018年,Ceph中国社区除了办好Cephalocon APAC 2018大会,还将持续Ceph中国行计划,一方面走进更多的城市,特别是加强校园行,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学校就接触开源、理解开源和应用开源,同时对更多用户的案例下力气去进行推广,并计划借助未来的Cephalocon各地Summit,把国内优秀的使用经验推广到国际市场,让欧洲、南美和北美等地的用户参考和借鉴。

孙琦相信,未来的世界可能都是属于开源的世界,越来越多开源的项目都会涌现出来;任何新的技术都会有开源的方式去实现。

陈绪建议,Ceph要加快部署速度、提高部署规模,打造更多的典型用户,让Ceph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

“Ceph在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陈绪说。

Ceph中国社区成长至今,耿航和孙琦这些年轻、热心而富有技术钻研精神的志愿者,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中国开源应用的历史抒写了厚重的一笔。(未完待续)

查看日程及报名方式请点击官网:http://cephalocon.doit.com.cn/index.html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社区访谈: 为何Ceph在中国发展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