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中美芯片战争: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or竞合?

8月23日,华尔街日报以“中美芯片战争:一场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为题,对中国以紫光集团为代表,在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的种种努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进行了报道。

文章称:中美两国民族主义战争撕裂了半导体行业,也映射着全球化道路重塑大潮流。透露:美方认为中方会像以前在钢铁、铝和太阳能领域那样,依靠政府注资和补贴等方式来占据行业优势地位,而中国则认为美国只是借此阻挠别国的产业发展。双方的对抗和分歧明显,为此,华尔街日报将其称为“一场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

有资料显示:2015年全球3540亿美元的半导体销售总额中,中国占58.5%,无疑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时有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中国芯片进口额首次超过了石油,换句话说,来自半导体芯片非安全可控威胁,甚至超过了石油能源危机。

从2012年开始,中国企业开始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发力。2014年,被称作“大基金”的200亿美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而地方政府配套成立了30个半导体基金,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如此投资力度,让全球感到吃惊,并引发恐慌和担心。其中,有国外研究公司表示:2020年前后,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供应将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将有25%左右产能过剩。认为会导致半导体芯片价格的暴跌,带来利润的减少。

为加强在半导体制造方面的实力,紫光集团等中国企业希望通过收购快速实现目标,期间一系列收购震惊全球,也由此出发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监控和审查,其中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多个事件中,被中国的用户和读者所熟悉。

有国外媒体报道称:收购之路被封死之后,中方企业转变策略,开始从外国公司招聘人才,其中有台湾半导体之父美誉的高启全加盟紫光集团被广为瞩目。有消息透露,美国联邦调查局增强了对于台湾雇员的调查,防止专利技术泄露。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努力,让国外政府、企业普遍感觉到危机。但实际上,这种危机并不完全来自于中国制造,全球市场需求以及产业界技术变化才是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

单纯从技术看,受工艺限制,摩尔定律面临失效。半导体制造,开始从2D向3D发展,从平面转向立体空间。与此同时,以NAND存储颗粒为代表的半导体技术要取代磁盘存储技术成为数据存储市场的主流。较之磁盘,NAND在响应速度,也就是性能、重量和占用空间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在GB/$成本上居于劣势,而3D技术采用被寄予厚望扭转不利的局面。但3D半导体产线需要巨大投入,全球都面临着资本不足的问题。

全球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变化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是资金实力和国力增强,会有让中国有更多的机会为全球市场服务,做出应该有的贡献。而从技术上,2D向3D技术转型,在关键的半导体光刻技术上,3D会采用上一代技术,而这完全在中国的能力范围之内。所以,天时、地理、人和,机遇前所未有。

但是尽管如此,在工艺水平、成品率以及技术上,中国企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差距也完全可以依赖产业链的齐心努力,通过国内绝大市场需求加以克服。实际上,这也是三星半导体的成功经验。前不久,三星半导体市值超越英特尔让全球感到震惊。实际上,三星、东芝、以及台资企业在NAND存储颗粒制造上,已经超越了多数美国企业,美国仅仅依靠美光/英特尔苦苦支撑。

如此看来,中美之间所谓“生死搏杀”完全是民族主义情结作怪,冷战思维。实际上,三星半导体才是中美企业竞争、追赶的对象。用所谓“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的思维来看到中国企业的崛起和进步,实际上是一种僵化的思维。因为中国企业在进步的同时,师傅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提高,并不会困守以往的经验和成功。

中美之间完全是一种竞合的关系!完全可以共同推动人类的进步和繁荣!对于全球来说,中国红利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如何坦然接纳、甚至扶植中国智力资源,这同样一个带有全球性发展课题。

“太平洋足够辽阔,完全可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这是对所谓“中美芯片之争”的最有力的诠释和注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中美芯片战争:千亿美元的生死搏杀or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