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互联网企业百强,到底“强”在哪里?

刚刚看到媒体披露了“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据称是来源于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的评选。榜单详细列举了这些互联网企业的企业名称、简称、品牌、排名,除此之外呢?什么都没了。
媒体对榜单的运用也是非常迅速,通过以上榜单企业名称的中文观察,立马分析出了诸如“消费互联网依旧称雄”的答案,展示了那两个部门没能做到得出能力,尽显资深编辑的洞察力。
当然了,很多媒体除了展示榜单,还罗列了更多的数据,例如互联网百强企业的互联网业务收入总规模、同比增长之类的,但是却没有列出数据来源。
不知这样做,读者发现问题没有?例如,至少为什么不去怀疑一下榜单的公信力呢?榜单到底是基于什么排的名?强又强于哪里?总规模、增长之类的数据又是从哪里得出的?从榜单中得出的“强”为什么就能成为他们自身竞争力、市场地位的强?
一系列问题摆在前面,贸然的急于得出诸如“消费互联网依旧称雄”的局面,显然过于草率了些。
大数据时代了,媒体一方面呼吁提醒人们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要懂得自身来践行来思考如何大数据思维为读者服务,例如是否可以去质疑一下榜单的真实性。前不久,《纽约时报》因预算缩减而减员负责媒体内容公信力的公共监察编辑而另大家扼腕叹息,但大家却寄希望未来大数据系统来完成这项工作。所以说,比急着分析榜单体现出了什么,倒不如先带领大家看看榜单凭什么会是这样。
六问互联网企业百强名单:
1、“强”依据是什么?
财年营收、市场份额、增长率?通过榜单上列出的互联网公司名称就不难判断,很难通过单一考评来得出具体的结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老牌企业与初创企业、各行各业、各种地域纷繁复杂。主办方称“主要依据互联网企业上一年度发展数据”,而这又是多么模糊的一个概念。主办方还解释包括企业自主上报数据、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第三方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等,那这就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胡乱的数据。就以主办方提出的这些数据为例,不同的数据其实是使用不同的场合,就如何企业从初创期发展到上市,都会需要不同的机构产生具有不同适用范围的数据,如财报、合规审查等等。以财务数据为例,难道本榜单中上市公司用财报,非上市公司靠公司自主申报么?若是这两者能放在一个评价指标下,岂不伊人笑柄。显然“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目前笔糊涂账。
2、互联网企业如何定义?
百度百科上,互联网企业是由网络为基础的经营,一般包括IT行业、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那请问榜单中入选企业是否都遵循了百度百科的定义呢?又或是,评选机构还有着自己的定义。
媒体上引用了无出处来源的互联网业务规模数据,但是怎么才算互联网业务,这对于具体公司,谁又能讲得清楚?例如中钢网、小米通讯、暴风集团都存在着大量的非网络业务,那这些业务的发展和网络业务的影响力真的能划分清楚么?
3、绿色发展是否纳入考评体系?
如今,在各种管理分享场合,强调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都会成为重点,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更包括对改善用户体验的推崇,正如顶层指导的“供给侧改革”。为此,我们看到榜单主很多靠前的企业都曾在过去的一年中曝露过负面信息,例如京东、阿里电商的假货问题,360、小米等对用户系统信息窃取的问题,尤其是很多问题都是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对企业讨论发展力是否合适。换句话说,目前没有百度到科大讯飞着这种类似假货、窃取用户信息的影响绿色发展的问题,看到京东、阿里都排在前面,是否意味着那些问题都不重要?这是否又会成为科大讯飞未来暴露此问题的暗示呢?
4、是否把打法律擦边球当成发展力?
众所周知,不同于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由于其业务模式和技术手段的特殊性,存在一些较传统企业更易触犯的法律红线。快播、B站视频的下架、魏则西的百度搜索、BOSS助力传销……互联网擦边球的事例频出,不以“血”和“泪”的代价为抵偿不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这方面,互联网大企业即使犯的错大,但公关影响力同样大,对此小企业要么规矩,要么只能认倒霉了。还记得315晚会揭露,饿了么商户引进管理乱象却没能让百度和美团得到自身服务的警醒,互动百科建立收费词条欺骗受众问题百度百科也不是没有。这些,不只是朝阳群众看着呢。那这百强榜单是否掩盖了擦边球呢?“不作恶”,究竟是必选项还是可选项?
5、可比性是否是个伪命题?
问科比、鹿晗、卡西莫多究竟谁更牛?有的人说,这就没有可比性。但是,“他们都是人呀”。(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同理,这些企业真的具有可比性么,除了企业经营性质,即使同样以互联网服务为经营主体,但商业模式可以千差万别的。有的面对B端,有的面对C端,有的是中间商,有的是集成商,有的针对本地服务,有的做O2O……不同的发展路径决定了面对不同的发展环境,从而也决定了需要不同的发展能力?
例如,用友自称自己的ERP牛,请问BAT们用了用友什么?至少我知道百度上能搜到用友的广告,也期待着可以在用友ERP上可以买到心仪的真货手机。(对了,用友发布了U8 Cloud说是可以各种“沟通”,能买东西了么?)还有如,网宿专注于CDN服务,而东软近年发展了各种医疗信息化,彼此竞争就不在一个领域,有可能的是东软云用网宿加速(笔者猜测),为何网宿排名会高于东软呢?
6、“强”作何用?
即使榜单评选机构真的“猜”对了,那榜单有何意义呢?刚才说了,这些企业发展差异化严重,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并不能通过耦合排名高的企业获得更高的名词,对于外部观察者来说也难以通过自身需求去找到匹配企业?
例如,阿里的云就真的比腾讯云好么?显然,这是一个开放的话题。那排名,就成了哗众取众,估计马云和马化腾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个榜单存储,否则可以和董大姐学习做在开机界面。
写在最后
其实,真正的榜单也应有针对性的制定,而不是为了满足大众眼球的愉悦,更应助力媒体传播的“狐假虎威”。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从顶层指引引导鼓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互联网+、高科技产业的产业腾飞。为此,作为第三方应把注意力更高地放在如何解读产业发展、助力科技与市场更好地对接、传递出信息繁杂世界更有权威的内容等的。
不过,榜单中企业是有自身非常强的综合实力的,这点值得肯定。不过,以这样的榜单呈现,“201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网络世界里的不过有一次一笑而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互联网企业百强,到底“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