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热点在于阿里云小Ai挑战“我是歌手”,但我认为:最应该关注的是技术,就像AlphaGO一样。也许是阿里云的初衷,但从参加发布会记者的反馈看,技术讲的非常少。
我特地要了一份新闻稿仔细研读了一下:对于技术的介绍就只有:“小Ai基于神经网络、社会计算(social computing)、情绪感知技术。为了进行预测:小Ai “海补”了几百万首歌提升音乐品味和鉴赏能力,形成多维度评价,例如音高、能量、语谱、基频等,以及训练小Ai,对音频及受欢迎程度之间的关联性思维。小Ai从历史赛事和海量资料中寻找影响比赛结果的变量因子,比如歌曲、歌手、粉丝、现场氛围、网友讨论等维度,基于此构建的实时动态模型进行预测。” 我梳理出来的有关技术的叙述就是这些。
所谓神经网络,通过AlphaGO事件,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判断局面,哪些地方落子了,哪些地方可以落子。对于小Ai是什么呢?大概应该是音高、能量、语谱、基频等,也就是小Ai对音乐理解。难吗?AlphaGO难在树宽和树深,我理解就是计算深度,好的棋手计算50步以上,各种复杂变化。AlphaGO如果采用暴力计算,即便是云集群的计算,也是力所不及的,所以就涉及了另外一项技术:蒙特卡洛算法。其实,也好理解,就是这个算法决定算什么,不算什么。小Ai需要蒙特卡洛算法吗?
阿里云没说。我猜测不用。因为对于一个演唱进行音高、能量、语谱、基频等多维度评价,能有多少个维度,所谓树宽。涉及到深度计算吗?没有吧。小Ai难在哪儿?阿里云没多说,我也想不出来。
再说所谓“洞察人心”。落实到技术上就是所谓“歌曲、歌手、粉丝、现场氛围、网友讨论”等维度,从历史赛事和海量资料中寻找影响比赛结果的变量因子。对此,我关心数据量能够有多大。如果是电视机6亿听众,他们在社交媒体的互动,这个数据还是很大。但,且慢!“我是歌手”不是电视机6亿听众参与打分(从超级女声,李宇春之后,就禁止投票了,原因,你懂的……),即便是现场观众打分,其实,样本量也是相对比较小的。阿里云不是也说吗:“小Ai的学习速度是人类的1万倍,人类需要10万小时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小Ai只需要10小时。”区区现场几百个听众,50个评委,算什么啊。我觉得对于机器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对吗?
好了。说说,实时动态模型吧!
阿里云没有说。我猜测就是:基于两个维度的一个模型。好了!果真如此,我真不知道有什么难的。人工智能体现在哪里?
既然搞不懂这些,我真的不知道在其他领域,该技术有什么现象的空间。
不是苛求阿里云。作为BAT,如日中天的A,应该有更高的标准。论名气、资金、技术,已经过了追求“眼球”的阶段了。展示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如果不是炒作,就应该全程参与,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演练”和“测试”,展示技术的神奇和进步,顺便普及一下技术。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当然,AlphaGO也没有普及技术。技术不是谷歌普及的,是社会、专家们说的,对不对,谷歌没说。
我觉得,阿里云似乎更热衷于“容祖儿、黄致列、徐佳莹纷纷好奇的人工智能是什么鬼?”,此外,还看到“我是歌手”总导演和小Ai之父的合影,还有名星作陪,这是个秀吗?
如果是个大Party就算了。要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神奇,是不是让名星走开些,会好一些吧!
也许阿里云小Ai就是个秀,所谓人工智能、技术也许真的就是配角。不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