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事物的了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否则就容易出笑话。以空调为例,有家用舒适空调,也有数据中心专用精密空调,人还可以使用电风扇。很多时候,人对于散热了解就来自生活,这种经验会被照办到数据中心,因此在很多数据中心就会看到机器在吹电风扇,从专业角度看,这就是一个笑话。数据中心要使用所谓大风量、小晗差的专业精密空调,这是专业,精密空调很贵,但贵有贵的道理,其中涉及大量空气动力学、大气科学等,在此就不展开了。
宏杉最新发布的CloudSAN也是如此,除了一系列新的概念之外,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阵列优缺点说起
如今,磁盘阵列已经被归为传统存储,超融合存储为代表的分布式存储备受追捧。宏杉科技总裁李治在各种场合多次指出:传统阵列和分布式存储并不对立。阵列也可以采用分布式的架构,CloudSAN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
从技术上看,传统阵列和分布式存储的差别是什么呢?“集中VS分布”、“传统VS云”,这些近似贴标签式的表述其实并不准确。
磁盘阵列设计从HBA卡、FC交换机、控制器、到后端磁盘连接,全部采用冗余连接,没有任何单一故障点。以磁盘为例,不同于普通磁盘,阵列采用双端口磁盘,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高可靠性。在设计中,控制器负责接收数据,然后按照条带化的方式将数据并行写入后端的磁盘。
与之相比,分布式存储用x86服务器和本地磁盘存储数据。为了提升性能,数据在多节点间分片,并行方式满足性能需求;连接方面,x86和本地磁盘之间连接肯定达不到阵列的水平,为了提升可靠性,需要采用朵副本或者纠删码的技术。
阵列存在的问题在于扩展能力差,阵列之间资源没有办法共享。分布式存储单一节点可靠性差,资源效率不高。
CloudSAN如何扬长避短
宏杉CloudSAN做的就是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报道,大家一定知道了宏杉构建CloudSAN核心架构三个步骤(如果你已经很熟悉,可跳过)。
第一个步骤:在SAN存储节点后端,使用高性能低延迟40G/100GRDMA网络技术,构建存储第二网,称之为存储交换域网XAN(eXchangeAreaNetwork,存储交换域网)。
第二个步骤:建立SAN全局资源表,同步到每个存储节点。采用全局地址共享、全局资源访问机制,任何服务器通过任何存储节点和XAN,均能够访问到任意节点上的存储资源。
第三个步骤:根据每个节点的容量、性能、可靠性服务级别,CloudSAN实时监控应用需求变化,通过多副本、节点数据分层技术,为不同应用提供不同级别的数据访问服务,称之为存储QoS。
一句话,用低延迟以太网网络,将不同的阵列或者存储服务器连接起来,通过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技术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
但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在CloudSAN的模式下,数据是如何存储的呢?实际上,阵列XAN网络互连之后,关键在于QoS存储控制,它会成为整个数据存储的指挥官。这个指挥官首先会根据控制器的状况,来选择适合的阵列,一旦选择好之后,该数据将全部保存在该阵列(或者存储服务器),享有该阵列的高性能,处理方式和传统阵列没有什么不一样;差别在于,当阵列存储资源不够的时候,CloudSAN处理器扩容的方式,也就是利用XAN网络对该阵列的数据进行迁移,以腾出必要的“库存”空间。当然这种“腾库容”的行为,也可以是一种主动行为,如根据数据冷热程度自动进行。
通过数据迁移来平衡资源,这是CloudSAN解决传统阵列横向扩展能力不足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它是通过数据迁移方式来实现的,而不是超融合所采用添加节点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CloudSAN可以支持单控,换句话说,CloudSAN连接的如果是一台x86服务器+本地存储,那么它与超融合还有分别吗?差别是不是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