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上来说,互联网+其实有点落伍了,如今已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应该是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移动,对吗?
如何破局?
移动互联如此重要,但要怎么做呢?有哪些方案可以供选择呢?
首先是邮件。很多时候,拜APP所赐,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收发邮件,也可以通过手机使用Word等办公软件,但这符合企业级应用的管理需求吗?以安全为例,如果移动设备丢失,数据有安全保障吗?
还有更多企业级移动互联应用吗?对此,有CIO表示,如今企业ERP、CRM都能够支持移动互联访问。方式呢?大多是通过浏览器支持。虽然也算移动互联方式。但功能和灵活性呢?你没有办法要针对不同的访问者、访问需求,开发定制多个网页门户呢?因此答案是否定的。无论从功能、灵活性以及访问体验,定制开发各种APP才是合理的选择。
APP的问题
定制开发App,今后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维护和升级,无论安卓、iOS,还是补丁升级,新的移动设备支持,安全管控,都会对App带来升级困扰,时过境迁就会更加棘手。
如何让App开发更加具有效率?
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引入开发平台的概念。类似各种中间件, 其应用基于中间件平台开发,而将各种数据库接口等问题留给中间件平台处理。如此,开发的效率、灵活性、通用性大大加强。
移动互联也是如此。在App开发中,担任中间件平台的角色就是EMM(移动设备管理平台)。如果我们把App比喻为应用软件,EMM就相当于Windows。
App的开发
与传统应用不同,App属于一种轻量级开发。所谓轻量级是指:并不完全依靠本地程序代码以及处理能力,来担负所需功能和应用,而是通过调用来实现的,例如,你要实现基于地图的导航,你并不需要写地图软件,通过调用接口就可以了。
如今,数据库、CRM、ERP等应用软件厂商高度重视移动互联,已经提供了各种App。借助MEM平台,简单调度和应用,几乎80%~90%的企业级应用都可以满足,近乎搭积木的方式。所欠缺的,无外乎是图纸,也就是应用功能组合。
服务商角色缺失
谁来完成移动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国外,有很多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以Mobileiron MEM生态链为例,国外有200多家服务合作伙伴,提供了各种应用方案。但在国内,基于认知上的限制,服务商寥寥无几。没有应用,Windows再好又有何用呢?
但高水平用户,如对金融用户而言,这并不是障碍。他们已经意识到基于MEM平台的重要性,构建了各种移动应用。遗憾是,这些应用还没有商品化。今年Mobileiron、Airwatch等企业移动互联平台厂商表态会加大投入,扶植移动应用服务商,填补市场的空白。
从个人设备到企业
从MEM的角度,包括设备、数据和安全三大功能。
以设备管理平台为例,由于移动终端天生就不是针对企业应用而生的,有太多个人化的色彩。要让这样一个设备为企业级应用服务,必要的管理和重新定义就是比不快少的。例如摄像和拍照,这是手机基础的功能部件。在企业级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进行设计,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切断其与本地存储的连接,数据上传到云端或者指定设备上,而离开这个区域,恢复和本地存储的连接。在例如,让手机+读卡器变身移动POS终端,可以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实在很多。
总之,尽管MEM在国外风风火火。但在国内受认知上的局限,还更多停留在管理,而不是平台和开发工具的层面,这也局限了企业级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所以,企业级移动互联网应用,破冰,就应该从对MEM的认知开始!
“题外话:近期DOIT、Dostor拟将联合Mobileiron、Airwatch等厂商,组织小范围CIO沙龙,有兴趣的CIO,请联络。微信公众号:songjiayu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