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专家告诉你:“精准医疗”是骗人吗

还记得去年11月Hadoop之父Doug Cutting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吴甘沙院长的对话吗?吴甘沙院长有这样一个预测,2020年,一天之内可以完成全基因组测序,锁定癌症相关基因,形成个性化用药和修复方案。

 
听起来还很遥远,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吴甘沙院长所描述的“精准医疗”,正在成为热议的焦点。9月23日由英特尔主办的“数据分析与精准医疗”iTalk对话,讲话题引向了高潮。
 
“精准医疗”图谱
以全基因组测序为基础的“精准医疗”方案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iTalk会议主讲嘉宾医学博士药明康德公司转化科学和诊断部高级副总裁茅矛先生是这样描述的,首先进行全基因测序,然后进行基因比对确诊,针对基因突变提供靶向药物,进行精准治疗。
 
其中提到的靶向药物,百度给出的解释是:靶向药物(也称作靶向制剂)是指被赋予了靶向(Targeting)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目的是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毒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从定义不难理解,靶向药物主要针对病变,避免出现“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副作用。
 
全基因测试
 
在“精准医疗”中,如何确定靶向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iTalk主讲嘉宾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先生,是一个被主持人调侃为“百米不仅格,跳远必定摔跤”的体育差劲生,至今门牙上的豁齿就是昔日的印记。通过基因测序研究发现,他的专长不在于短跑爆发力,专长在于耐力。如今,李英睿已经成为马拉松的常客,终赛的实现着。
 

 
李英睿从基因测序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根据介绍,随着技术发展,全基因测序的成本大大降低,如今进行一次全基因测序,人民币3000元~4000元就可以完成,设备和方法已经大大降低,基因测试已经富人的专利。
 
据茅矛介绍,疾病所导致的基因突变会有上千种之多,其中哪些突变是靶向,这就需要大量的数据研究和积累。
 
即使相同疾病,其病变的基因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并对分析积累经验。

 
基因数据分析还是为医疗治愈提供了更多的线索。以诊断实时监控为例,可以针对耐药性提供根据和指导。
 
计算量和摩尔定律
 
李英睿表示,每一次采样、比对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能力。据介绍,一个人有30亿碱基对,每一次测序就要产生大约3GB的数据,这些数据如何存储、共享,这无疑对于以摩尔定律为基础的IT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次iTalk主持嘉宾,被网友热称“协和姐”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CEO于莺女士表示,数据分享是困扰医疗水平提高的首要难题,也是精准医疗的主要障碍。

很多时候,国内医疗机构拒绝提供病人相关检测数据。“病人花钱检测,为什么不能拥有数据?数据拥有权应该属于谁?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她说。

 
没有充分真实的数据,如何进行精准的医疗,病人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是一个事关生命生死攸关的话题。 
 

 
遵循医疗指南和拥抱新技术的矛盾吗?这是于莺的第二个质疑。也许出于体制上的困惑,于莺离开了北京协和医院,加入了美中宜和。于莺表示,治疗效果才是金标准。
如今,借助基因测试技术,乳腺癌的存活率已经提高到80%以上,这样的信息应该被更多的患者了解,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真的灵吗?
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会从根本上改变医疗的体系和方法吗?
 
 
英特尔医疗与生命科学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俞毅表示,英特尔预测只需要时间,50%的医疗服务将发生在医疗机构的院墙之外。他表示,精准医疗为医疗服务重构带来契机,医疗区中心化的趋势明显,未来的医疗将更多从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走向办公室。
 
于莺表示,未来的医疗机与数据综合分析,将根据病人的个体特征进行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医生、心理、数据科学家和制药商的跨界合作,这是病人的福祉。
 
为推动医学进步,英特尔构建了癌症协作云平台,提供数据处理和共享。俞毅表示,科技技术助力社会发展,这是英特尔的企业宗旨,也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英特尔投资构建了英特尔癌症协作云平台。可以预计,人类终将攻克癌症!

 
题后话
“精准医疗”有没有被夸大,生命质量是不是可以简单抽象为一道基因比对的数学题,应该说,这还没有一个定论。同样的做法,也许在不同人手中,就会演变成为“骗人的东西。”但这就像菜刀可以用来做菜,也可以用来砍人,在不同人的手里,有不同的效果。对于“精准医疗”也没有必要和“基因测序”划等号。但也不要否定基因测序的作用。
 
精准医疗,在一定程度上贴近大数据的理论:也许不知道原因,但数据分析会让我们知道结果。癌症等疾病也是如此,也许不知道成因,但不妨碍结果,从这个意义上,靶向价值也就在于此。只是这个靶向的目标,真的正确吧?其实,这也不是关键,正确也还,骗人也罢,病人最终拥有取舍的权利,在求生的本能面前,还是尊重病人的选择。
 
没有办法替病人做选择,但数据的共享,这原本不是个问题,至少不是个技术问题。所谓精准医疗,最好从数据共享开始,这也符合国务院大数据行动纲要的宗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专家告诉你:“精准医疗”是骗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