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造化 智见未来”为主题的2013中国存储峰会今日在北京盛大开幕。作为一年一度的中国信息产业界领袖级会议,本次大会得到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存储技术专业委员会、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大力支持。共有10位第三方专家和23位业界领袖/专家出席峰会,并发表了25场极具前瞻性的主题演讲。Gartner和Forrester两家全球知名机构的分析师还与与会嘉宾就大数据浪潮下的存储进化与应对策略进行了两场高质量的高峰对话,现场吸引了超过千名参会嘉宾,给大家带来了丰盛的存储盛宴,再次引领中国存储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
今年是DOIT正式成立十周年,也是中国存储峰会连续举办第九年。十年前成立DOIT传媒时,还没有Facebook、微博和微信,转眼十年过去了,互联网和IT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在经历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变革的过程,IT技术正在越来越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社交网络和海量数据的出现使传统企业IT架构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
在下午云存储与数据保护分论坛中,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集团存储产品技术顾问张楠进行了主题为:“HP 3PAR and Cloud”的演讲。张楠在演讲中将对惠普存储的产品,以及惠普的战略发展与云计算的市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集团存储产品技术顾问 张楠
以下为张楠演讲全文:
很高兴每年一度的DOIT的大会我们又再一次见面了,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讲过一些相关的内容,一些产品、技术、市场相关的信息给大家。今天我在这里再花一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惠普在云计算、云存储,包括我们的产品的结合点对整个市场,对整个的用户有什么样的帮助。
在讲我的话题之前,实际上我经常会跟很多人去有一些分享,分享我们过去这些年的一些经历,跟用户探讨一些市场、技术发展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些前瞻性的消息会带给大家。我记得在09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很多的用户在国内已经开始在讨论云计算了,我记得当初我们跟包括在北京,包括在华东区,比如说南京、上海等等这些地区的一些运营商,一些政府的用户都探讨过什么是云计算?那个时候其实云计算对用户来说真的是一个,我觉得国内的用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我们的前瞻性是非常好的。很多用户在那个时候觉得云计算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有些人看好,有些人不看好。直到2010年到2011年的时候越来越的用户能够意识到云计算能够给企业带来帮助,同时很多的用户陆续把云存储的部分也考虑进去。很多的运营商他觉得云存储不仅仅是云计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云存储还可以单独作为一些服务来提供给我们广大的客户。
那么,这些内容实际上我觉得中国的客户的特点在这一点上甚至比国外的很多用户都要有前瞻性。我从今年上半年就讲过一些事情,其实整个我们中国IT的发展跟整个全球IT的发展来说是有一定的滞后的,这一点我们是必须要承认的。因为在国外的这些IT领域,或者说用户,比如我们说北美,或者我们叫欧洲地区,很多的企业级用户他们真的买IT的设施,无论是买服务器还是买存储,就好象是买我们家里用的这些水电最基础最基础的设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说国内有一些用户,说为什么我买了这家的服务器,服务器坏了,导致我们业务停了多长时间,经济损失是多少等等,这种情况真的很普遍。任何一家的厂商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确保硬件不会发生故障,这个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的理解。所以,我们总是看到国外的一些用户和国内的一些用户在处理这些事情上我们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也跟我们惠普内部的一个做服务部门的全球的一个副总聊过,我说为什么中国总会有很多的因为产品问题导致的一些事件发生,无论是A厂家,B厂家,C厂家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在国外很少会看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就是因为我刚才说的国外的成熟度非常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国外即使一个很小的公司,类似初创的公司,它在买服务器,买存储,买IT设施的时候,初始阶段就会考虑冗余度,考虑可靠性。所以,他们根本不担心如果服务器,或者任何部件故障会导致IT的宕机或者有什么情况发生。那么,国外的用户唯一对于各个厂家的要求是什么?就是你要提供最完备的服务,包括云计算的环节,我对服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可以允许你任何的硬件故障,那么,这是在国外的一个采购模式。
但是,我们看到在国内,我应该是在3个月以前我拜访我们政府的一个用户,他是一个政府非常关键的科研部门。这个科研部门其实按理说它的经费应该是足够的,但是它在IT上的投入非常短的。短到什么程度?它有一个非常中心的核心的数据库系统存的是它所有科研的数据,它没有经费做双基,就是HM,也就是它的Unix服务器只有单点。这种情况实际上在国外的成熟用户是不可能发生,但是国内依然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云计算其实就是一个IT方式,或者业务的展现而已,今天我们可以讲,在整个的IT世界里面云计算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用户都在大量的发展,甚至包括惠普我们自己。惠普本身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企业,是一个拥有30多万名用工的制造型企业,同样我们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中心,在我们的数据中心里面也有大量的云计算的业务。
看一个例子,一年以前我们接了IDC的邀请,参加它叫做“展望2020”的一个发布会,在那里面我们获取了很多信息,大家知道像IDC、Gartner这样的公司是第三方的科研机构,总是会前瞻性的告诉业内的同行,说我们会在明年,后年,甚至十年以后IT是怎么样发展的。在这个里面我复制了一份IDC的资料,那个里面我们会看到云计算和大数据,包括移动互联网等等这些领域都是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去考虑把数据放在云端,无论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等等这些。那么,这一点实际上国外有很多用户它到目前为止应该是做的非常成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时候会讲基础设施决定你的IT的构建,包括未来的发展。为什么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也是从IDC的一个论坛上得到的一个信息。在中国我们的民用机场加军用机场加在一起,半年前的数字大概300个以上。我们知道其实民航对于IT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它有大量的交互性的数据,数据库,非结构化的数据都会有。那么,同样我们就举一个例子,在美国,在美国它的大陆,它的机场,大概是21000多,就是这样的一个比例。
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你的整个社会城市建设的规划及发展进一步完善,发现你的IT的投资就会越来越大,规模就会越来越成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讲实际上中国IT的投资预算还是在呈逐年的增长呢。因为我这里没有放,从包括IDC或者Gartner的报告上看,明年,2014年所有用户几乎在整个中国的各个行业,它的IT采购金额,无论是服务器、存储,还是对云计算的投资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那么这个比例通常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这样的情况。
不知道大家上午有没有听我们周俊杰讲的内容,关于传统存储和现代存储的区别。传统存储已经走过了20年,甚至30年的历程,我印象最深的,我以前也讲过,我第一次接触存储是在大概2001年底,2002年初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看到很老的存储,放在地上,这么高的一个柜子,里面放了二三十块硬盘,都是很老的36G的硬盘,几十万,上百万的存储,没有任何功能,没有任何容灾的能力,它就是一款存储。但是,今天其实真的存储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你可以说十年前很多厂家存储都有自己的独有的硬件技术,硬件架构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可能用这样的CPU,有的可能用那样的技术,甚至把一些小机上的技术引入到服务器里面去做,引入到存储里面去做。但是,今天你再看存储,大家同质化的非常厉害,基本上都是X86的平台,所有的厂家都在往这个方向去走。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讲因为世界在变,因为整个IT的环境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用户的需求在发生变化。所以,不得不导致所有的这些存储厂商都要朝这个方向去走。比如我们要考虑的是可靠与稳定性,我们要考虑的是云计算和虚拟化。很多用户现在认为我要做云计算是不是一定要做虚拟化,是这样虚拟化肯定是云计算的最前提之一,无论是服务器的虚拟化还是存储的虚拟化。往往有一些用户考虑做云计算的时候对存储的考虑实际上是非常少的。
那么,导致的结果是当他做上层的云计算的一些开发与结合的时候会发现跟地层存储的配合非常的差,尤其是现在都叫OpenStack(音译)很热的话题,现在国内很多都对OpenStack做探讨,或者做测试,甚至他们准备做自己的私有云平台,就是构建在OpenStack环境上。那么,这个存储能不能跟OpenStack结合起来,能不能被OpenStack调用,最底层的一些功能、接口技术能不能被调用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在讲跟云计算相结合的一些点。当然,还有很多的因素,现在很多的不可预知性,IT的不可预知性,非结构化数据的大量提升,很多用户抱怨以前数据量非常少,没有什么非结构化的数据数,就是一个数据库。但是,今天你看的时候会发现其实用户机房里充斥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而且都存储在非常昂贵的介质上,访问程度可能非常低。所以,用户为什么想做云计算,做了云计算,访问就会更加高效。那么,这些都是对于云计算这个平台下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另外一点我们讲混合,因为我们说未来可能是一个所谓混合的世界。因为很多用户,包括半年前我们也在跟客户在聊,我到底什么时候搭建一个云平台,到底私有云和公有云对我们来说我应该采取哪种方式?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的初创公司都在使用公有云的方式,我不需要搭建一个小的数据中心,我比需要任何机房,只要把数据放到云端去做,有一些公司尝试这样去做。但是,当这些初创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它必然存在一个私有云的状况,就是它一定会有自己的双基中心。你很难想象,中国移动、中国银行它们没有自己的数据中心这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企业级用户它们必须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同时,很多这样的用户都在搭建私有云的环境,包括惠普。所以,怎么样更好的搭建你的平台,尤其云的管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用户现在也在抱怨说,单从存储这个角度上讲,很多用户抱怨存储管理太复杂了,我半年前有一个证券行业的用户,那个用户就说,十年前我有15个管理员,十年后的今天14个管理员,管理员的数量没有增加,但是每个人要管理的数据量基本上翻了十倍,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数字,包括惠普也是一样。我们内部有一篇文章,因为惠普内部的IT肯定都是用惠普自己的存储,五年前我们在用EVA的时候,那时候一个管理员就管200TB的数据就够了,现在管理员至少要管2000个TB的数据。所以,可以看到用户对于管理的需求实际上是越来越迫切了,以前用户在购买存储的时候通常考虑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现在用户更多是,惠普你过来,我跟你聊一下,我看一下你这个存储在管理上是不是很复杂?是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够把整套系统维护起来,包括在线的存储、容灾、备份等等的内容。那么,这些都是跟云计算息息相关的。
对惠普来说,我们现在强调的是IT服务器,我们要把你的IT变成一种服务,第一我们要做到即时的供给,你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就什么时候给你这些服务,不仅惠普,我觉得所有厂家都可以实现类似的可以把基础设施和前端的应用做完整的结合,然后快捷的部署给用户,这个功能实际上很小先多厂家可以实现。第二、为多样化的不可预知的业务带来稳定的性能。比如双十一,我们知道马上有双十二,我们的一个用户在紧急的处理面对双十二的设备的搭建。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应急的处理突发性的I/O,怎么满足性能的需求。
举个例子,还是我讲的证券行业的用户,他们其实也在搭建云平台,他们把一部分的业务迁到云平台上。我们知道证券行业的用户它的特点就是每天的高峰时段,就是早晨上午两三个小时,下午两三个小时,就是这样一个高峰的时段,对于他们来说有一些大宗的交易就是来自于第三方的一些机构,比如金融或者投资机构他们会有大量的股票的交易在市场上去运作。那么,在运作的时候它往往不会只找一家券商去做,就是可能找招行、银河,好几家的券商同时下单,同时收货。那么,有一天他们发现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个投资商他就来找到券商,说为什么我从你们这儿下单的结果总是比别人下单的结果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体现在哪儿?就是金额上。我们知道这个交易,哪怕差0.5毫秒,它就可能会跳到下一个,就是它的交易金额可能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金额差距。那么,这个就是因为IT的基础设施,它的I/O的延迟响应所导致的。对于磁盘来说,其实磁盘底层传统的磁盘一般延迟都是至少10毫秒以内,5毫秒,4毫秒,3毫秒以内,但是往往很多用户对于I/O的需求非常敏感,要求延迟在1毫秒以内,可能大家对这个数字不是很敏感。我们知道比如你做一些淘宝,或者做一些网上交易的时候你要到一些银行做结算,每个银行都会有自己的结算的机制。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提交一些在线的去刷信用卡,或者支付的时候会失败,要重新支付,原因就是因为你的延迟的时间太久,后端等的时间如果超过它的法制一般阀值,他就会把你的交易取消掉,你需要重新提交。原因可能有很多,跟服务器有关,跟网络有关,当然更重要的因素是在硬盘上。所以,证券行业的用户非常果断的决定他们应该考虑用一些固态盘在他的业务上去做。因为大家知道固态盘的优势就是在于随机性,尤其在读取的性能上非常优秀,这个方案也是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看到,如果用户想搭建云平台,前提就是他的存储设备一定要足够的完善可以支撑这个云平台。有些数据是放在传统的平台上,有一天可能就要移植到固态的平台上。我很多时候跟周俊杰聊,他老讲一些生活上的事情,他说向做家装的一样,我们肯定先铺地板,然后装卫生间,或者厨房,但是有些人可能装修完了,发现地板是让你最不满意的一个东西,但是你要想换掉这个地板,可能就是最痛苦的事情,因为你其他东西都已经完成了。
所以,在这个事情里面,这样一个例子,存储就好象是你的地板是一样的,如果你的地板不能够很好的支撑你的前端业务,你在前期考虑这个事情的时候没有充分的考虑说我的业务能不能在存储之间自由的去流转,去移动,这个事情当然可以通过Vmware去做,可以通过主机的软件去做,但是如果你能够通过存储自身的能力做到这一点,跨存储,存储与存储之间去做,这个对用户来说就是事半功倍。因为很多用户不吸收管理员做太多的工作,只希望鼠标点一下数据就可以移动走。
所以,我们看到结合我们在讲传统的存储和现代IT的时候真的是有很多很多的区别。那么,在这里面大家会看到,这里边列出了很多用户现在非常真实的,或者说迫切的需求。比如说以前我们都知道业务是很稳定的,我们也都知道,可能春节的时候,十一的时候会有突发性的事件。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双十一,双十二,可能任何一个商家的促销都会带来这样无法预知性的负载,所以你的IT设备能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第二个就是物理的资源,以前大家都是一个一个的孤岛,如果现在你要做云计算势必要面临整合。但是,这个整合要看你怎么做了,有些用户总是在讲,我要做整合,把现有的所有的存储都堆到一起,上面加一些什么虚拟化网关的设备做成一个虚拟化,统一管理。我记得我去年讲过类似的话题,其实大家可以想象这种统一的管理你看的是统一的,但是其实对管理员来说真的很头疼。我们在2010年在一个能源行业的用户做了一个非常大的案例,不仅惠普,很多厂家那时候都在推一个案例,就是做这样的虚拟化。但是,用户用完这样的虚拟化以后,他就会发现他无论在管理上,风险上,性能上这三点都回避以前更差,为什么加了一层网关,你不仅仅要管理网关,还要管理所有的一些线网的存储,因为它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性能上以前你是存储直接对服务器,现在存储上加了一个网关,大家可以想一下你的性能必然会有下降。第三点就是可靠性,以前可能是6个“9”的存储,现在你加一个MOD(音译)在中间,这些肯定存储会下降一些。
我们现在用户面临很多规划,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大家走是说我要考虑三年以后的,所以我一买存储就要买三年的,因为预算来的不容易,总要把这个钱花的彻底。现在很少有用户说,我这个存储一定要满足多长时间的需求。因为谁也不知道数据以后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你的业务模式会变成什么样。这些都是我们在IT上的一些需求。上午周俊杰也给大家讲过这样一个话题,其实这里面更多强调是右边的图,在今天你会看到所有的存储厂家几乎都是同质化的硬件,都是X86的平台。那么,同样矩阵式的架构已经成为业内的趋势,几乎所有厂家都这样去做。以前我们讲可能只有高端阵列会这样,你会看到中端的阵列陆陆续续所有厂家都往这个方向上靠了。未来是不是低端的沉淀也会这样做,甚至软件定义的存储。因为我知道今天还有一个专门软件定义的一些论坛和讲座,那么其实软件定义也是现在很热的话题。那么,惠普其实也有很好的软件定义,我们的软件定义说得很直接,无论你用谁的硬件,我们都可以把它通过软件变成一个存储,你可以做容灾,可以变成一个虚拟的带库设备,你可以做备份。这个对用户来说它真的是可以减少它的投资浪费,你可以再利用你十年前,当然这个有点夸张,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的服务器。因为现在很多用户就是这样,机房里面加着电,放了很多服务器,CPU、内存根本没有被利用起来。为什么我们不把所有的这些硬件资源都利用起来,把你服务器上的存储空间,把你闲置的一些三年前,五年前就淘汰掉的存储空间都利用起来,然后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提供服务呢?为什么不呢?今天我们就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很多的初创公司你可以不需要买存储,因为你的预算不够,你可以用很简单的服务器的架构堆出一个共享的存储资源池,很低的成本,很简单的管理。那么,这些都是我们看到对于云计算的市场发生变化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的就是这个架构。
今天我们讲到三点,一个是固态盘,固态盘的性能非常好,6月份我们在日本有一个客户会,那个会上我们有一个3Par的终端产品叫7450,我们现场做了一个测试,48块固态硬盘往里面压,几乎每块盘都能够达到一万以上的I/O很稳定,但是所有的I/O延迟都在0.7毫秒一些,这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有时候我们会公布一些值,比如100万,甚至200万的I/O,但是对用户来说,其实闪存阵列延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学报用户在50 I/O万这样的频度下你的延迟在0.7毫秒。像刚才我举的那个例子,如果你是证券行业的用户,需要一个低延迟的存储设备,这样的设备就是你的选择。我们这周在巴塞罗那也有一个很大的发布,我们在那个发布里面对闪存做了一个更新,之前公布55万,现在这个产品能力能够90万的I/O,非常好的性能。
第二点就是应用的保障,应用的保障更多从性能的角度上讲,因为你搭云计算以后总是考虑我有一些业务需要更快的性能,所以我把数据放在磁盘的,机械硬盘的外圈,大家知道机械硬盘的外圈的性能往往比内圈的要好。第二个我要控制这个业务的带宽要比另外一个带宽的优先级要高,这个业务的I/O每秒钟要确保你是六万次,那个业务的I/O我没有办法确保,是一万次,这些都应该在存储上体现出来,这样你才能更好的搭建你的云平台。你在部署业务的时候就会更轻松,这是一个高优先级的业务,我就会给你足够的外圈。
第三点就是联合,我觉得联合这一点真的是非常重要,以后越来越多的用户会用联合,就像刚才举的例子是一样的。你在数据机房里,你的数据不可能永远只在一台存储上放着。你可能今天在一个中端的设备上,明天就可能做到高端的设备上,这些需求的变化不应该由管理员来操作,尤其在上了云平台以后,怎么降低存储的复杂度,由存储自身触发这些事件,在线的完成这些数据的转移或者叫漂移,这些数据都是我们今天在讲的惠普的3Par这个产品可以实现的功能。
下面我再花一点时间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就是惠普的IT,其实惠普是一个很庞大的公司,大家在这里会看到,我们整个公司所有的数据量超过60个PB,我相信在座各位一定会觉得这个数据量真的已经很大了,因为我们以前销售产品主要是EV和惠普,近邪念我们主要是在3Par上面,现在有300个企业级的业务和服务,就是给我们惠普的客户做的服务,其中有30%就是运行在惠普的私有云平台上,当然惠普也有公有云,大家可以到HP.com.cloud上做一些免费的测试。这60PB的数据放到3Par上有大量的数据,这里面几乎所有放到3Par上的数据都是跟云计算息息相关的。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的数据不讲了,我们就看一下惠普的IT用了3Par以后我们的收益是什么?这里面你会看到,首先在3Par上我们有超过10PB的数据在运行,一年前我们每个员工的邮箱只有200兆的大小,后来我们平滑的迁移到3Par上以后,我们因为用了精简配置的功能,我们把邮箱的容量从0.2G,就是200兆扩充到2G,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好的。因为以前我们每天的邮件很多,如果一个星期不收邮件,200兆肯定冲爆了,碎片一个PPT就十及兆,二十兆,很容易就冲爆了。但是,我们每个季度不用把邮箱下载到本地,可以在线的查,这些都受益于部署了3Par的存储。
包括在这里大家会看到56%,就是我们通过精简配置的优化以后,3Par一个很好的功能叫做精简配置,我们自动的可以回收空间。用了这个功能以后,我们部署的容量比原来的EV甚至HP上的存储空间降低56%的容量,以前是100T的业务量,部署到3Par,数据空间只需要44T就够了。有些人问这是怎么实现的呢?如果前一段时间大家有机会去机场会看到惠普有大量的机场广告在那儿,就是50%的承诺,你100T的容量只需要50T就能够完成。大家有兴趣可以跟我们联系,包括我们机房空间的节省,性能的提升,部署周期等等。这些都是完全受益于我们部署了3Par。所以,在3Par上实际上对云计算来说真的有很大的帮助。从成本的角度上,你只需要有50%的容量就够了,所以你的投资预算不需要那么多,你的投资回报也是非常明显的。老的存储人知道,以前都是ASIC的芯片,现在都是英特尔的标准的CPU、硬盘、电池保护。所以,所有的都是一颗或者两颗主CPU处理这些事情。今天保护ASIC的芯片的几乎只有3Par,我们大量的投资成本都是在ASIC芯片,ASIC能帮助做什么?RAID的计算校验,高数据的处理,在3Par上因为我们有ASIC芯片,可以做零检测,因为我知道你在往里写连续的零,你根本不需要往硬盘上写,我只要通知你,我知道你写零了,但是硬盘不会有任何的I/O产生,这是ASIC芯片给你带来的好处,这就是你的投资回报。第三个就是投资负载,我不知道多少人用过惠普的EV的战略,所有我见过的99%用过EV的产品都说这个产品太简单了,鼠标垫几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完成。3Par也是一样,3Par在这个领域真的是操作非常简单,15分钟的时间我们可以确保用户完全掌握这款产品,非常非常的容易。
所以,最后我们看一下为什么要选择惠普的存储?第一、在今天我们讲部署云架构的时候,3Par是100%能够满足这个需求,为什么?因为我们可以支持OpenStack,我不能说哪个用户,我们已经连续有两个国内第一是最大的国内的制造型企业,第二是国内的一个政府机构,在我们的测试中心成立测试了OpenStack跟3Par的对接,其实就是OpenStack和3Par连接在一起做一些功能,做部署,做容灾等等这些成功的在OpenStack上做,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我们是最早的经过OpenStack认证我们也是OpenStack组织里面其中的一个合作伙伴。第三、大数据,大数据在今天真的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之一,大家可以想一下,你搜索数据的时候如果通过操作系统做搜索,比如Windows,你的Windows比如C盘搜索一个文件,我叫张楠,比如搜索一个张楠.doc,SSD盘还好,如果你是5400转的机械硬盘,C盘如果几十G,那个进度条要走多长时间,这只是个人的笔记本。如果企业级的存储,国家商标局,几十万,上千万个图片、文件、文字在里面,要搜索一个文件,你想想你需要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去搜索。今天我们在存储上就可以做到这件事情,可以在一秒钟之内,从几亿个文件里面快速定位一个文件,一个文件里的关键子,甚至模糊查询。什么意思,大家都吃过肯德基、麦当劳,你可能忘记你上次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我们只要搜索快餐两个字,就会把所有跟肯德基、麦当劳,甚至吉野家相关的文件都列出来,这就是智能的模糊查询,很快的时间全部列出来,这些都是对云计算的优化。
最后一个软件定义,软件定义刚才我已经讲了,今年是软件定义年,其实惠普有非常清晰的软件定义的路线,我们在很多展会上有专门的话题讲软件定义,很多用户真的很感兴趣,为什么?因为他要上一套新的设备,就的设备怎么办?这些设备不仅仅是服务器,不仅仅是计算资源,还有存储资源,怎么把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都利用起来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定义实现的。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找到惠普,我们有一个展台在门口,包括我们有抽奖的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