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CDP系列八:不同架构的CDP产品比较

CDP的基本原理是复制每笔写入数据,并附加时间标记,另外还要求复本必须独立存放。这样的运作原理将需要以下组件的配合:

(1)独立的复本储存区。

(2)用来监控来源端磁盘状态,并复制任何写入数据的处理机制。

(3)将写入数据的复本送往复本储存区的传输通道。

(4)为每笔数据复本加上时间戳记的机制。

其中(1)(3)是所有产品都相同的,独立的储存区即为CDP系统指定的磁盘区,而数据传输信道则通常是FC或iSCSI的SAN。至于(4)也是所有产品都相同,每个产品架构中都会有一套负责为数据加上时间戳记,以及设定、管理用的主控服务器。通常是由CDP系统主程序所在的服务器负责,当服务器收到前端送来的数据会,就为每笔数据加上时间戳记,然后送到复本储存区个别存放。

因此会影响产品架构的就只有(2)—数据复制机制。那么,不同的复制机制构成了哪些不同架构的产品?

(1)主机端(Host-Based)

在需要CDP保护的服务器上安装代理程序(Agent),让代理程序负责监控磁盘与复制异动数据的工作。代理程序会捕捉每一笔写入磁盘的数据,复制一份并加上时间戳记后放入缓冲区,再透过网络送到CDP服务器指定的储存位置。

这种架构十分类似传统备份软件,限制也相同,每一台要保护的主机,都需个别安装代理程序,而代理程序除了会影响主机的效能外,还得考虑对不同作业平台与应用程序的兼容问题。

(2)网络端(Network-Based)

即利用储存局域网络设备来执行复制写入数据的动作。某些高阶的SAN交换器提供了复制功能,可将前端服务器经某一个端口写入后端磁盘的数据流,加以复制后,再送到指定的目的端磁盘区。因此CDP产品只要能支持这类SAN交换器的复制协议,就能持续接收交换器取得的写入数据复本,CDP产品只需再为接收到的每笔写入数据加上时间戳记,并个别存放即可。

这种架构优点是数据复制作业与前端主机无关,无须部署代理程序,因此也没有兼容不同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的问题。而且一台交换器就能同时复制多台前端主机的写入数据,只要前端主机是透过这台交换器存取后端磁盘区即可。

但显然的,用户必须拥有这类SAN交换器才能享用这种架构带来的好处,而这类SAN交换器又十分昂贵,实际上导入的用户不多,因此能采用这种CDP部署架构的用户也很少。

(3)存储端(Storage-Based)

即利用存储设备来执行复制写入数据的动作。某些中高阶SAN磁盘阵列,或储存虚拟化平台均能提供复制功能,可为SAN环境的磁盘区建立镜像复本。

建立镜像群组后,磁盘阵列控制器或储存虚拟化平台,便会维持来源端磁盘与镜像磁盘的一致,来源端磁盘的任何写入数据,都会被复制到镜像磁盘上。利用这种特性,只要CDP产品能兼容于这种磁盘阵列或储存虚拟化平台的复制机制,就能充当镜像群组中接收复本数据的目的端设备,持续接收来源端磁盘的复制复本,而CDP产品只需为接收到的每笔写入数据,加上时间戳记并个别存放即可。

这种架构的优缺点与网络端架构相同,均为无代理程序架构,而限制也相同—用户必须拥有支持镜像机制的SAN储存设备,且CDP产品也须能支持这种SAN存储设备才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CDP系列八:不同架构的CDP产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