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失效描述
信息工业界对信息系统失效的描述有多种方法, 主要分为基于时间的失效描述和基于失效数的失效描述。基于时间的失效描述有如下两种方式:
失效的时间。
失效之间间隔的时间。
基于失效数的失效描述也有两种方式, 分别为:
到给定的时间累计的失效。
在一个时间间隔内经历的失效。
失效时间衡量的是系统的停运时间长度。例如, 我们可以说一个系统在一年里共停运30个小时或者1天。失效之间间隔的时间衡量两次失效之间平均的间隔时间。例如, 我们可以说某信息系统平均每1个月发生一次停机。
到给定的时间累计的失效衡量的是一个系统到某指定时间点总共发生失效的次数。例如, 我们经常说, 该系统自上线以来共发生15次失效。在一个时间间隔内经历的失效衡量的是一个信息系统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发生失效的次数。例如, 我们经常说, 某服务器一年里发生过5次停机事件。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 这4种不同的失效描述只不过是从不同的方面对失效进行的描述, 其本质并无太大的区别。实际上, 给出任意一种描述, 我们经常可以转换为另外一种描述。例如, 如果我们知道某一系统一年发生5次失效, 每次失效的平均停机时间为30分钟, 则我们可以算出, 该系统一年里的失效时间为150分钟。又例如, 如果给定两次失效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0天, 可以算出该系统一年中经历的失效数为12。
在具体使用中, 到底使用哪一种描述, 则要看是我们最想获取的信息是什么。表2-1给出的是基于时间的失效描述举例, 而表2-2给出的是(同一例子)基于失效数的失效描述举例。
表2-1基于时间的失效描述举例
失效编号 |
失效起始时间(时间) |
失效持续时间(小时) |
1 |
10 |
10 |
2 |
19 |
9 |
3 |
32 |
13 |
4 |
43 |
11 |
5 |
58 |
15 |
6 |
70 |
12 |
7 |
88 |
18 |
8 |
103 |
15 |
9 |
125 |
22 |
10 |
150 |
25 |
表2-2基于失效数的失效描述举例
时间区间 |
累积失效数 |
区间失效数 |
30 |
2 |
2 |
60 |
5 |
3 |
90 |
7 |
2 |
120 |
8 |
1 |
150 |
10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