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与NAS谁是存储之王?”,这个曾经让诸多人纠缠不清的话题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变得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一场融合的大潮竟悄然将两者间的技术阻隔在不经意间消弭于无形。
融合成大势
6月15日,“IDC存储论坛2005”将话题直接锁定在了通用存储平台这个话题之上。按照IDC的预言,打破传统各自为政局面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根据IDC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的存储解决方案必须支持众多可分层的不同存储系统,以满足不同类型数据的独特需求;同时该解决方案还应该能够提供通用的数据复制工具用于在存储层之间移动数据,使数据的价值和生命周期的动态情况与可用性、性能、数据保护以及成本相匹配。”IDC信息基础构架及应用技术副总裁兼总经理John McArthur如是说。
对数据调用更加复杂,而多样化的应用需求是促成这场变革的初始驱动力。伴随着网络化趋势的不可阻挡,摆脱空间和物理限制,从而实现对数据更加自由和高效的调用已经成为一种必须。而这种变革的根本是要实现两个最核心的目标,即实现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相互完全兼容,并同时完成SAN与NAS在应用层面的完全融合。
往昔对立的竞争对手们于是突然发现,谁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不同存储设备的包容,谁也就意味着拿到了参与未来竞争的入场券。顺应潮流是唯一的生存策略,这些曾经保守而固执地坚守着自己技术路线的存储厂商们于是不得不在这一势不可挡的趋势下寻找迎合之道。一时间,EMC的生命周期管理,IBM的虚拟化存储,HP的简约存储之道以及日立数据的网络存储控制器纷至沓来,无一不是将如何消除以往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相互间产品难以兼容局面作为了目前阶段最核心的发展方向。
消除标准差异
从根本上看来,这种通用存储平台策略的兴起仍就源自于SAN。相比之下,尽管NAS同样对网络化存储有较强的支撑能力,但是由于其主要基于局域网和工作组级应用而设计,因此在目前大型网络应用大行其道的年代,更多的风光让SAN独占。
“与每一台服务器都需要配备独立的存储设备这样的DAS技术相比,无论是SAN还是NAS无疑都要先进的多。但从目前看来,由于SAN技术在区域网络存储中能够实现更大规模的数据共享,并彻底改变了以往对物理架构的依赖,因此无疑已经成为存储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然而这并不等于说NAS一无是处,它在办公系统应用中同样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从目前看来,重要的并不是区分谁代表着未来的方向,而是设法将这些各具优势的技术进行整合,从而使存储架构更加合理化。”HP中国公司存储事业部相关专家表示。
HP的相应战略已经开始。据了解,在7月5日启动的主题为“珠联璧合创新无限”的ProLiant服务器和HP StorageWorks存储新产品和方案巡展中,包含了SAN解决方案初次体验、NAS解决方案简约之道、安全业务基石三项内容的HP简约存储战略已然将其所要实现的提升业务保护,改善安全性和管理性等目标以更加清晰的方式描画出来。
与之类似,IBM同样将简化存储结构作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高举虚拟化存储的IBM宣称:“存储整合与虚拟化是帮助电信运营商等大型行业和企业充分实现信息价值的有效模式。而端对端集成业务流程的关键就在于更加便捷的信息共享和管理,这也是构建随需应变业务环境的关键要求,因此简化IT基础架构就必须实现存储整合与虚拟化,以及虚拟和自动化管理。”
开放即是赢家
然而SAN与NAS的整合仅仅是第一步,对于存储厂商而言,衡量它们能否赢得竞争的一个最有效筹码其实是其产品对不同厂商产品和异构平台是否具备更加卓越的包容能力。传统的技术独享的模式在这个开放和融合成为主流的阶段突然变得不合时宜。在网络化存储的大规模兴起的今天,不开放无异于自掘坟墓。
存储厂商们显然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2004年9月,HDS就宣布推出通用存储平台解决方案,并被IDC《管理企业存储层的新选择:网络控制器的作用》白皮书确定为“基于IDC新划分的NSC解决方案的首批存储解决方案之一”。按照IDC的说法,HDS的通用存储平台所提供的高扩展性、大量并行crossbar交换架构可支持高度模块化与高性能运行,同时具备超强的可扩展性以及管理多达32PT内部和外部连接存储容量的大规模虚拟化功能。
但这显然并不能成为HDS独享的优势。在一向将虚拟化存储作为指导其相应战略核心理念的IBM看来,以能够对数据进行共享、管理和保护的通盘方式来构建随需应变的信息系统将是存储市场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模式。基于该思路,符合工业标准,采用模块化设计,同时支持异构环境的端对端解决方案成为IBM的杀手锏。“IBM可帮助企业简化基础架构及其管理,提供综合的业务连续性战略,在生命周期内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基础架构管理的复杂性,建立真正一体化的运营环境。2005年,IBM在基础设施简化的三大核心领域就是整合、虚拟和自动化管理。”IBM大中华区系统与科技部存储总经理于伯琨宣称。
而伴随着在网络化存储架构下,数据的海量增长,借助生命周期管理(ILM)的策略来实施对数据更加有效的分级和管理也随之被存储厂商们作为了一个竞争的重点。为了迎合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连一向保守的EMC也逐渐转变了相应的战略。2004年12月15日,EMC宣布在中国成立支持IBM大型主机的技术支持团队,EMC对IBM系统的支撑日益明朗化。
但大环境的一派融合景象却并没有让存储市场的竞争有丝毫弱化的痕迹。硬件技术的同质化竞争趋势使得存储厂商们逐渐将注意力的核心投向了借助软件技术实现更强大的功能方面。厂商们对软件的关注并非没有根据,IDC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存储软件营收已然达79亿美元的庞大数量级,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已经呈现。
网络化时代让存储市场的竞争显得愈加盘根错节。技术路线的整合,厂商间产品的标准化,日益强势的软件战略,所有的一切都将存储市场的竞争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然而拨开这些表象,在这种类似于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背后,借助开放的机遇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却是存储厂商们共同的想法。
刊登本文并不代表DoSTOR赞同本文观点。
网络化存储没有国界的战役 技术开放即是赢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网络化存储没有国界的战役 技术开放即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