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华商达郝庄严:IP SAN普及关键在应用而非技术

    就像当初人们热衷于谈论NAS与SAN孰优孰劣一样,如今IP SAN与FC SAN一较高低的局面又出现了。北京华商达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庄严认为:“从技术本身看,IP SAN与FC SAN的性能差距并不大,只是由于服务器等系统内其他硬件设备的瓶颈才使得IP SAN与FC SAN之间的差距被放大了。IP SAN的推广,关键在于应用。”


    关键在应用而非技术


    早在2001年就已经有厂商推出了IP SAN产品,但从实际结果看,并没有被市场和用户所接受。郝庄严分析认为,当时厂商过多地强调IP SAN是一种新技术,虽然让用户感觉很新奇,但距实际应用还相当遥远。


    郝庄严认为:“推广IP SAN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要明确有哪些适宜的应用。我们曾经在辽宁省做过一些项目。由于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大,不可能让每个地区的用户都使用SAN,简单、易用、低成本的IP SAN就有了用武之地。”


    IP SAN的用武之地


    数据量比较大,有较多数据在IP网上传输,对产品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比较适合采用IP SAN,比如教育行业用户或大型企业用户的一些中低端应用等。


    下面我们可以看几个例子。


    需求1:用户想搭建一个新的存储系统,预算又不是很高,而且要为今后磁带等备份设备的接入预留。FC SAN虽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搭建这种存储系统比较麻烦,价格又比较高,而且还需要专业的管理员来维护。是不是有一种连接特别简单,价格又很便宜的产品呢?


    解决方案:森瑞(SANRAD)公司的V-Switch系列IP SAN存储交换机前端可直接连接在IP上,后端既可以连接SCSI,也可以连接光纤。不但连接非常简单,管理也很方便,一般的公司网管人员都可以维护。此外,采用V-Switch还省去了HBA、光纤等,价格更便宜,而且对磁带等备份设备也提供了支持。


    需求2:用户原来有一台陈旧的SCSI磁盘阵列,容量足够,但是因为只能连接到一台或者两台主机上,所以用起来十分不便。又因预算紧张,用户不能通过搭建SAN解决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原有磁盘阵列的整体使用效能呢?


    解决方案:现有的设备不能完全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但是搭建一个SAN又感觉小题大做。其实,这是很多用户经常遇到的问题。


    采用V-Switch,价格不贵,还可以让陈旧的SCSI磁盘阵列拥有许多新功能。V-Switch连接简单,共享方便,解决了用户磁盘阵列无法共享的问题。V-Switch可使SCSI磁盘阵列具有快照等只有在高端磁盘阵列上才具有的功能。一旦磁盘阵列的容量不够了,用户不必花很多钱再买一个新的高端SCSI磁盘阵列,只要买一台价格十分便宜的JBOD(Just Bundle Of Disks,简单硬盘集群)就足够了。利用V-Switch的RAID管理功能,JBOD就变成一个带控制器功能的磁盘阵列,既能满足存储的需求,又节省了用户的投资。


    需求3: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业务连续性,许多用户正在或已经实施了容灾。同城容灾对存储设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既需要两地的磁盘阵列相匹配,又在软件上有很高要求。


    解决方案:其实不用。通过V-Switch可以使两地的存储系统连接在一起,而且并不要求两地的磁盘阵列相匹配。用户可以在容灾中心使用其他品牌的存储设备。这个设备可以不是高端的存储设备。此外,采用V-Switch搭建容灾系统,对于软件的要求也弱化了。现在的V-Switch可以提供的功能是,可以将两地的存储设备通过光纤线连接到V-Switch上,用V-Switch做镜像,实现同城的数据同步复制。将来,V-Switch还能够提供通过IP来实现两地的镜像或是数据异步复制。据了解,SANRAD新的远程容灾软件即将发布。


    当然,容灾有不同等级。用V-Switch实现的容灾级别并不是最高的。


    开放性决定适用性


    在存储网络中,V-Switch与光纤交换机的功用是一样的,只不过V-Switch支持的是iSCSI标准。更重要的是,V-Switch还是一个智能化的管理平台。V-Switch是开放的,可以兼容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把光纤盘阵、磁带库、iSCSI设备等进行整合。以前,用户接触到的IP存储设备大多是一个将磁盘阵列与部分iSCSI交换机功能集成在一起的盒子。而V-Switch系列iSCSI交换机则不同,它更灵活、更开放,覆盖的应用范围更广。


    记者获悉,SANRAD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两年来,其V-Switch系列产品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的政府、军队、科研教学等领域。如今,北京华商达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成为SANRAD在中国的总代理。SANRAD公司首席执行官Uli Gal-Oz认为:“IP SAN还不成熟,目前也没有达到高速增长期。2006~2007年,IP SAN可能会在金融、电信等用户中有更进一步的应用。中国有大量IP网络的用户,IP SAN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华商达郝庄严:IP SAN普及关键在应用而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