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进入存储是2004年存储产业最兴奋的事件之一,具体以iSCSI 为代表的技术在这一年被众多厂商争先恐后地加以产品化,但iSCSI 这个名词在这些产品里,却被不同厂商赋予了不同使命,缘由正是不同厂商对其不同的理解,非但厂商如是,渠道对这个新宝贝也各有评断。像IP这样成熟的技术,何以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在存储领域打出一片锦绣江山,现在看来,原因恐怕正是这样:越是成熟的东西,不同人越有自己一套成型的看法,IP的价值在存储里被这些不同看法所分散。
存储毕竟也是服务器
最初IBM 推出iSCSI 产品NAS200i 的时候,对iSCSI 的理解就放在了NAS 升级版上,原本NAS 的价值就在于建立在IP上,提供文件级的数据集中和共享,如果将数据传输架构改造成为跑在IP上的SCSI,那性能无疑远超传统NAS ,这正是催生iSCSI 的美梦。
IBM 在iSCSI 上的脚步暂时被性能问题绊倒后,真正延续这个思路接着向下走的是微软,在2003年8 月微软推出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前,微软就以非正式的方式在网上提供了针对Winodws 和Novell操作系统的iSCSI 驱动程序下载,而WSS2003 推出之后不久,微软也以下载驱动的方式将iSCSI 放了进去,而自那之后,新系统的版本都预装了iSCSI 的驱动。
时隔一年,2004年的12月,微软凭借WSS2003 已经手掌全球NAS 市场份额50% 以上,NAS 是微软进入存储领域的地基,而iSCSI 更被看作微软在存储领域大展拳脚的承重梁,微软亚洲区业务拓展经理邱伯毓在介绍微软关于“由硬到软”的“存储进化论”的时候,就明确表示 iSCSI 是支撑和推动整个进化的核心元素。
微软的视角当然属于微软,为什么微软会选择NAS 作为进入存储的突破口,原因就在于微软将存储看作针对应用的一项服务,简单说,微软眼中的存储运转流程,是以微软搭建的服务器系统为平台而进行的,而NAS 本身就是一个文件服务器,这对微软来说再适合不过了。早在WSS2003 推出之前,Windows NT/2000 中就已经有Windows Powered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这样的功能模块专门针对存储应用。而 WSS2003 虽然被微软以嵌入式系统与硬件厂商进行合作来推动,但本身却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用户甚至可以直接将其装入现有服务器使用,只不过它针对存储应用的功能更多、更强、更完善而已,例如大容量映射复制服务(VSS)、虚拟磁盘服务(VDS)、多节点群集、多路径存取等等专门针对数据存储应用的功能。
从市场定位也可以很清晰看到,微软的重点不在于SAN ,邱伯毓介绍说,微软将存储市场分为五个档次两大块市场,在十万美元以上基本属于SAN 的天下,而十万美元以下则基本是磁盘阵列,也就是直连存储的空间,微软看中的就是这个市场,而靠的就是iSCSI 技术。
iSCSI 到底是什么?微软的看法都立足于它能提供一个怎样的数据存储服务的系统,邱伯毓说,传统SCSI所提供的存储服务有诸多限制,最关键的是三点:首先是与服务器连接距离有限,不到十米,无法提供异地容灾的环境;其次是可连接的服务器数量有限,一般只有两台,无法服务更大规模和更复杂的应用环境;第三是SCSI盘阵受固化的控制器限制,无法进行在线扩容,也更谈不上动态部署。iSCSI 技术所取得的突破,在这三方面是革命性的:建立在IP网络上,连接距离可以无限,连接的服务器数量无限,由于是服务器架构,也可以实现在线扩容以至动态部署。
新的架构下,微软看到的是一个新的服务模式,邱伯毓说,从用户应用上来看,iSCSI 所搭建的存储服务环境可以在SQL 、Exchange、Web Servers 等服务上突破过去SCSI盘阵所建造的信息孤岛,而针对这些应用,iSCSI 环境可以实现群集存储、基于IP的数据恢复、复制以及快照备份等这样的存储应用。
微软看得更远的是iSCSI 对未来IT的影响,微软认为在iSCSI 的基础上,可以真正实现十来年前就在憧憬的无盘PC模式,在家庭以及中小企业办公环境里,iSCSI 所搭建的存储应用环境可以将存储应用从PC中彻底解放出来,从而真正成为一个终端,这不由令人想到之前微软在中国提出的“维纳斯计划”,两者看上去似乎有相当的关联。
与专业存储厂商的理解有所不同,他们关注的是数据本身的存储应用解决方案,而微软注重的是基于一个完整的能提供诸多具体应用服务的存储环境,只有这样,主导权才在微软的系统平台上,不管是从应用角度看还是从商业角度看,邱伯毓也强调,微软认为存储应该由硬到软,并且这也是一个天然的进化过程。
它很重要,但市场更重要
微软对IP存储的理解与专业存储厂商并不合拍,除了NetApp,原因也许是NetApp的核心技术立足于NAS.早在2003年,微软刚刚透露关于自身操作系统支持iSCSI 的时候,NetApp就推出了针对其FAS800/900系统的iSCSI 驱动补丁,在那之后,NetApp一直注重自身产品对iSCSI 的支持,以至于到2004年第三季度,根据相关市调查,NetApp在iSCSI 上的营收比上个季度增长将近44% ,当季度iSCSI 市场占有率居然高达43.1%。这个报告也认为,NetApp在iSCSI 上的努力也推动了整体市场的增长,尽管其仅占总体网络存储市场的1.7%。
NetApp在iSCSI 上究竟作到了什么程度,今年9 月NetApp推出针对 iSCSI架构的微软 MPIO 解决方案就可略见一斑。MPIO是微软针对iSCSI 的Multipath Input/Output(MPIO)的资格认证,此认证是微软“Designed for Windows”计划的一部分,微软以其作为向存储领域推进的重要武器,用户在使用iSCSI 的同时配合使用MPIO,其部署的IP SAN不仅可以适用于工作组或部门级数据,还可适用于关键业务数据,这些数据通常需要最高级别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Failover保护。微软认证的MPIO技术过去只适用于光纤通道SAN 环境,NetApp首次将 MPIO推进到iSCSI 架构。
相关报告对iSCSI 前景相当乐观,特别褒扬了包括NetApp、EMC 、IBM 、HP等大厂商在iSCSI 上的努力,甚至提到了EMC 在第三季度的iSCSI 市场上占有22.1% 的份额,排名第二。
这种报告的明显偏颇之处,就在于搞混了iSCSI “支持”和iSCSI “应用”的区别,要知道EMC 在iSCSI 上态度颇为暧昧,很早就在高端 Symmetrix 上宣布支持iSCSI 了,但被业界指为作秀,而在今年下半年,才终于在其Celerra 的NAS 产品上支持iSCSI ,CLARiiON对iSCSI 的支持还没有看到。而更多厂商,例如磁带库和自动加载机厂商,在iSCSI 尚未成熟前也都纷纷宣布“支持”iSCSI ,其用意并不在于将 iSCSI 推广普及,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这种支持只是让用户在同一系统里选择块传输还是文件传输的模式,而大部分用户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支持来挖掘已有DAS 系统的应用潜力,这只是对应用的辅助和补充,并不是iSCSI 的最终道路。
因此要按“支持”的方式来计算iSCSI 的市场贡献,类似Adaptec 、LeftHand、Intransa等这样的专业厂商就要大喊冤枉了,他们的产品可不仅仅是“支持”iSCSI 的,恰恰正是希望用户能得到整个iSCSI 技术架构。
实际上,在一些报告大声叫好的时候,iSCSI 也即将到达增长瓶颈,之前的增长来自于用户在新技术上交的学费以及将“支持”计算进来的泡沫,在反映全球存储技术冷暖度的美国网络存储世界(SNW )2004年大会上,iSCSI 被用户普遍冷落,疑问主要集中在iSCSI 技术的成熟度仍受怀疑以及其性价比还并未达到理想状态这两方面,而在秋季三家TOE 厂商的退出,也为iSCSI 的发展前景,至少在时间表上又蒙上一层阴影,TOE 引擎解决的是iSCSI 系统致命的网络传输性能问题,这个领域的成熟度将直接影响iSCSI 整体的发展进度。
怎么样,分销见分晓
华商达公司是Adaptec外部产品的总分销,同时也是IBM 等公司存储产品的分销商,在iSCSI 产品上的渊源由来已久。华商达副总经理薛锋介绍说,早在2001年IBM 推NAS200i 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在作了,当时理解不到位,认为iSCSI 只能在网络上作个大硬盘,花了十个月时间总共只卖出去两台,剩下四十八台都送给了工行,问题不仅出在性能上,当时一台容量640G,卖价要到接近十万,如果配到1 个T ,价格就涨到了十六万,iSCSI 的两个天然优势:IP网络上的性能和低廉价格,一个都不具备。
到如今的2004年,薛锋认为iSCSI 已经基本成熟了,怎样看这个成熟,薛锋的话里满是分销商的味道:“把它看作SCSI的盘阵就好了,不管是价格还是应用,客户都能很快地接受。”基于这一点,他对微软关于iSCSI 产品会取代传统DAS 的看法深表赞同,在他看来,这就是 SCSI盘阵的升级换代。
华商达分销的Adaptec iSA1500 是Adaptec 收购一家专业iSCSI 阵列厂商后推出的产品,现在在国内已经全面铺开,薛锋就认为,对iSCSI 产品不应该看得太深奥,它就是一个存储设备而已,至于微软对iSCSI 的看法,他并不太赞同,虽然他觉得微软的努力是一件好事,但是对iSCSI 来说,不具体到产品上,不隐没到产品背后,让用户直观地就把iSCSI 技术架构的产品跟原有SCSI盘阵自然过渡,iSCSI 市场就无法真正成长起来。“iSCSI 不会成为一种软件解决方案,它只是一种设备。”这是分销商的看法。
这种看法并不是来自于分销商自身,恰恰是Adaptec 和Intransa这样的专业iSCSI 阵列厂商,他们想要推广的是这样一种技术架构,实际上他们才是iSCSI 的真正推动者,像IBM 的iSCSI 产品DS300 ,就由Adaptec 提供OEM.
理解的不同也决定了推广的渠道和方式的不同,微软的想法是与EMC 、IBM 、HP这样的厂商合作,以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通过增值渠道走向市场,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针对应用。而Intransa和Adaptec 两家不约而同,走的是尽量简单化的路线,通过分销商尽可能去争取市场覆盖面,Intransa是和英迈,Adaptec 是和雷射、华商达,具体的操作甚至都很相似:集成商的作用当然是不能忽视的,但更多工作是在找服务器经销商的渠道。“通过服务器硬件的销售来推动iSCSI 的销售”,薛锋说,就看作特殊功能的服务器就好了,卖也好卖,说也好说,这似乎跟微软的思路一样,不过微软说的服务器,当然是微软的操作系统,而非硬件设备。
Adaptec 这样的专业厂商对整个市场的发展是有关键性作用的,更何况Adaptec 本身就在作控制器和TOE 产品,调查数字在这方面看到了公平,NetApp和EMC 在第三季度的iSCSI 市场占有率在下降,这正意味着Adaptec 、Intransa、LeftHand、IBM 等公司的iSCSI 产品在市场上开始壮大。
一个产品是否能走向成熟,要看分销商能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薛锋认为到2005年“iSCSI 这个大白菜就要成熟了”,而微软也认为 2004年是目标年,2005年是市场开始成熟的时间,这似乎都有些乐观,因为除了大家对这个市场抱有乐观态度之外,关于这个东西该怎样定位,价值究竟在哪里,具体应该怎样推向市场,在这些问题上大家却并无太多共识,看样子,IP在存储上的进步,是将漫射一点点聚焦的过程。
存储市场分析:IP在存储中漫射 如何分销见分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存储市场分析:IP在存储中漫射 如何分销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