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在线 12月2日北京消息:由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所公布的《2010年的消费性产品与零售业》(Consumer Products 2010 and Retail 2010)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消费者将持续走向“分化”(polarization),特别是在亚洲市场这一趋势非常明显,而这种状况 将导致“零售大众市场”这个笼统的概念走入历史,而消费产品生产商和零售商也必须进行大幅度的重新定位。
《2010年的消费性产品与零售业》是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未来系列”调查的最新报告,内容中指出:一个“分化的世界”俨然正在成形,未来零售商不是选择追求超大型零售模式,以低价格提供“高”价值;就是寻求创造独特的市场利益点,满足购买者的特定需求。而消费性产品从业者则必须提供诱人的价格价值,或开创能让消费者产生情感依附的产品。
由于交易环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特征,加上各地文化背景、都市化程度、消费者获得信息的能力、供应链管理、贸易法规与市场成熟度都不尽相同,因此亚洲市场的发展将趋于更加分化、复杂和差异性。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下,如何吸引顾客、提升员工能力,如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架构,将是企业在面临新环境时的致胜关键。
IBM业务咨询服务事业部大中华区交通运输与商品流通业负责人杨庆先生指出,寻求在亚洲扩张的全球消费性产品生产商和零售商,将会面临运营上的重大挑战。无论是在传统交易环境下设法满足大众市场的需求,或是着眼于上海、吉隆坡等大城市的重点市场,凡是想在亚洲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都必须开创出专业而且独具特色的品牌。
IBM在《零售业划分:极端世界中的领导力》(The Retail Divide: Leadership in a World of Extremes)与《2010的消费性产品》这两份报告中,预估了零售业与消费性产品行业重新规划商业版图的重大趋势:
消费者价值驱动了市场的划分:由于人口结构、消费态度与购买模式不断转变,消费大众被切割成范围更小、更细致的群落,所谓“一般”消费者的概念不再适用。日本早已走向细分市场,而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这种趋势未来在中国和印度等地将更加明显。
消费者不再轻易上钩:在新加坡、马里西亚、泰国和日本这些比较成熟的市场,消费者往往想在与企业互动时取得主导权。随着新科技和法令法规日益倾向消费者,传统行销手法将愈来愈难接触到消费者。企业只有提供差异化和相关性高的产品和价值,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信息唾手可得:由于亚洲人口不断都市化,加上消费者对因特网、无线通讯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新科技的接受速度非常快,信息可说是信手拈来。面对此种趋势,零售商和品牌商品必须创造附加价值并提供令人满意的购物经验,才能抓住消费者。
超大型零售商模糊了市场划分:全世界顶尖的零售商正迅速扩张,横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产品/服务范畴,不但使得市场划分的界线变得模糊,也攫取了庞大的市场占有率。渴望在亚洲市场跻身“超大型零售商”之林的商家,必须对如何抓住成长的机会进行思考。至于消费性产品的品牌,也必须设法得到消费者和零售客户的认同。
合伙结盟势不可挡:零售业或消费性产品生产商正在着手转型,通过加强与结盟对象的整合与合作,让企业成为更为灵活的“价值网络”。行业竞争者也必须要具备能力,以应对各式各样彼此连结、相互依赖的商业模式,快速做出反应与调整。
除了指出未来的趋势,IBM还在报告中详细列举了零售商和消费性产品业厂商身处新环境的求生法门与致胜之道。
零售商应该采取的行动:
- 建立专业并且独具特色的品牌,让企业组织的“DNA”与消费者的需求产生紧密的连结;
- 善于利用新的工具、技巧和资料来源,精准掌握顾客需求,并以需求带动创新。一旦深入了解顾客行为背后的真正动力,就能加速推行新的产品、概念和市场策略。
- 透过系统化的商业智慧,找出最适合公司的核心业务。为做到这一点,零售商必须利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弥补传统作业方式中的不足,提升商品规划、定价和商店经营等核心功能。
- 找出组织内部阻碍发展的症结,并相应做出组织调整,务必在策略和执行层面都能做到顾客至上。
消费性产品生产商应该采取的行动:
- 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和引进流程,并且提供以洞察消费者行为为导向的创新产品和推广形式。
- 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现差异性。由于大型零售商往往需要稳定的货源供应,因此渴望在众多供货商之间脱颖而出的消费性产品厂商,应具备从产品推销商转型为事业伙伴和服务供货商所需的组织能力。
- 建立“切合目标”的供应链。供应网络必须为特定产品、渠道和零售客户量身打造,并能够迅速顺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品味与购买模式。
消费性产品生产商必须停止追求全方位的绩效提升,转而向系统的推动转型,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事务上,同时开始处理在营运模式中迫切需要变革的关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