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IBM TotalStorage开放软件亚太区用户大会上,来自法国的一家著名厨房、卫浴设备提供商提出了他们的需求:“我们现有20多台不同品牌的服务器,超过500台PC,还有SAN存储设备、磁带库等。面对业务和数据量不断增长的压力,系统升级迫在眉睫。我们的需求是:首先系统要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我们可不想两年一升级;其次,系统管理要容易,因为我们没有专业的IT人员,系统的安装和操作一定要简便;第三,系统的性能要好;最后一点就是要减少安全隐患,避免宕机。”这个用户对存储应用的需求具有一定代表性,可归纳为对简化系统架构、保证业务持续性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的要求,最终的目标就是降低系统的整体拥有成本,增强灵活性。
IBM随需应变存储环境
成本压力
IBM TotalStorage开放软件部总经理布赖恩(Brian)引用了这样一组数据:美国财富500强公司平均每年的数据存储量将从1996年的4TB增长到2007年的225TB,数据量的增长是惊人的。同样是从1996年到2007年,各公司用于存储的投资比例将从11%增加到22%。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问题:虽然由于技术的进步,每GB数据的存储成本将大大降低,但由于数据总量急剧膨胀,整个存储成本仍处于上升趋势,这对于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如果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存储系统中,企业将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新的开发或应用,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惟一的办法就是降低存储成本。从目前来看,降低存储成本仅靠硬件是不行的,因此存储管理软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由于新的应用、新的设备不断加入,用户的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而且复杂,这其中不仅包括存储,还涉及到服务器、网络等。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原来的服务器资源都是各自独立的,现在为了资源的共享必须要实现整合,因此,只有采用虚拟化技术,将这些“各自为政”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实现完全共享,并简化原来的系统架构。
从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存储硬件设备一旦购入,就不会轻易变动了,可以改变的就只有数据的存储方式。由于不同的数据重要性也不同,比如一些失去了时效性的旧文件,它的存储可能与企业的创收无关,只是增加成本。如果企业能制定相关的策略,将这些只是增加成本的数据进行处理,比如迁移到一些低成本的存储设备中,按照数据重要性的不同实现分级存储,也就是人们现在常说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这将大大降低存储的成本,简化存储架构。
随需应变
今天,人们经常把可用性、安全和业务持续性这样的字眼挂在嘴边,因为保持7×24小时的运营对许多用户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据统计,40%的停机都是因为人为失误造成的,而实现系统的完全自动化将可以大大降低这种差错。
IBM提出的随需应变的存储环境,综合考虑了硬件设施、软件、管理等多个层次,把实现自动化管理设定为最终的目标。IBM用了Orchestration这个词,直译就是管弦乐编曲,意思是希望将存储环境变成像管弦乐协奏曲那样和谐,也就是所谓的协调管理。在这一框架中,IBM着重强调了存储虚拟化和存储管理两个层次。
IBM目前的存储虚拟化产品主要包括IBM SAN卷控制器(SVC)和IBM SAN文件系统。2003年,SVC在中国共销售15套,而仅今年上半年就销售出16套,这些用户不仅包括像建设银行这样的大型用户,也有像医院、食品行业等普通商业用户。IBM TotalStorage开放软件部市场总监大卫(David)表示:“我们并不是要所有的用户一下实现自动化,这其中有一个渐变的过程。用户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眼前最主要的困难上,比如采用存储虚拟化解决存储底层结构的问题。虚拟化是IBM倡导的协调管理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其实是最主要的存储虚拟化产品的用户。”
存储管理层包括许多内容,如存储架构管理、分级存储管理、归档管理和恢复管理等。在存储架构管理方面,IBM TotalStorage Productivity Center(生产力中心)软件可以将不断重复的管理功能形成一个工作流,从而实现自动化管理,同时降低成本。澳大利亚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就采用了IBM的存储管理软件。如果按照他们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管理人员要增加400%,而采用了IBM的存储管理软件,并不用增加这么多人力,管理效率就得到大幅提高。以前,备份转移需要5~6小时,现在只要3分钟。
大卫表示,简化架构、保证业务持续性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当前用户面临的最主要问题,IBM要解决上述三个领域的问题,让用户的环境与随需应变的环境相吻合。
支持IBM TotalStorage“生产力中心”的拓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