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产业服务平台

小型SAN--福建医科大学数字图书馆存储网络解析

    上马数字图书馆 
  
    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8所高校之一,拥有在校生6000多名。 
  
    从规模上讲,福建医科大学的图书馆并不大,图书数量不是很多,书刊总计30万册左右,以医科类专业书籍为主,并且书籍的更新也比较慢,学生一直反映书刊太少、太老。并且,纸质期刊图书资料价格越来越昂贵,一些重点、通用书刊必须采购多个副本以供借阅,占用资金非常大。所以,福建医科大学一直在考虑图书馆的“扩容”问题。 
  
    到2002年左右,数字图书馆日渐受到重视,并且在一些高校中陆续开始实践,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馆长吕述珩也开始关注数字图书馆,并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就在这一年,购买了几套中国数字图书,并购买了第一套存储设备,用于存储这些数字图书。 
  
    虽然当时在线的图书资料很有限,而且由于存储设备和服务器配置都很低,学生在线阅读和查询的速度很慢,但是仍然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到了2003年底,教育部组织了一个面向全国的高校教学评估项目,福建医科大学的数字图书馆也渡过了“实习期”,于是决定正式启动数字图书馆项目。 
  
    由于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图书信息的储存和调阅,所以数据的存储和保护最为关键,存储架构是最重要的考虑环节之一。NAS架构还是SAN架构,福建医科大学选择了哪种呢? 
  
    “现成儿”的决定 
  
    根据学校对数字图书馆的总体规划,吕述珩带领图书馆相关人员做出了今后的两年内馆内数字信息化资源的规划,并决定购买清华全国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重庆维普科技期刊全文库、万方数据库等,大概是20万册图书的容量。另外,还计划建立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本馆馆藏目录、本校重点学科导航库、软件工具仓库等。 
  
    根据目前20万册数字图书的量计算,需要的存储容量约为5TB。应该说这个量还是比较大的。另外,考虑到以后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规划,这个存储架构应该具备很好的扩展性。有一个“现成儿”的条件是,福建医科大学校园网建设也做得比较好,千兆光纤到大楼、百兆到桌面。现有的数据量比较大、学生调用频繁、两年内要陆续新增大量新数据、有现成的千兆光纤网络等等,根据这些条件和因素,福建医科大学最后决定采用SAN架构来搭建数字图书馆的存储系统。 
  
    “这其中还有一个因素,我们去参看另外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他们一共只有3TB的数据,采用的是NAS架构,仅数据安装就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用光纤架构速度肯定会快一点”,数字图书馆技术负责人陈旭补充了一点。 
  
    现有的数据容量需求已经达到了5TB,最后实际采购的容量为6TB(做RAID前的容量),即42个146.8GB硬盘。经过综合评估,福建医科大学最后选择了IBM提供的SAN方案。方案以一台IBM FAStT700为核心,4台IBM x345服务器通过1台IBM TotalStorage 3534F08 光纤交换机和IBM FAStT 700存储相连接,形成一个SAN存储区域网络结构。 
  
    陈旭以前虽然对光纤有一些了解,但是实际应用还是第一次,所以在项目开始前对光纤通道做了比较系统的准备,“不过这个过程并不难,因为现在的设备所带的管理软件非常容易掌握,IBM对我们进行了一个5小时左右的简单培训,然后基本上安装到调控的过程,就非常顺利地完成了”,陈旭说。在调控完成后,5TB的数据安装只用了三天多一点时间,并且非常顺利,验证了光纤通道传输速率快、数据稳定性好的特点。 
  
    从最后的总投入看,建立这个小型的SAN成本并不比建立一个规模相当的NAS贵。SAN结构还给福建医科大学带来了一个好处,因为16公里以外还有一个新校区,通过光纤连接后,新校区可以共享母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料。 
  
    目前,福建医科大学大多数的研究生工作室、教研室以及一部分教室都可以直接接入数字图书馆调阅。本科生宿舍还不能接入。另外,由于第一期投入有限,还没有数据备份系统,“我们下一期工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SAN架构带来的可扩展性就很好地支持我们的这个规划”,吕馆长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存储在线-存储专业媒体 » 小型SAN--福建医科大学数字图书馆存储网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