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2年已经离我们远去,回顾这一年全球硬盘业所发生的风风雨雨,我们可以用“颠覆”这个词来形容。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硬盘这片原本不是非常重要和受人关注的电脑配件领域现在也硝烟四起,若您不信,那么下面这几件事实是不是能够让你相信这个问题呢?
1). 昔日存储王朝的创立者IBM硬盘已与日立存储部门合并,对于新公司,IBM仅出资30%,日立将占新合资企业70%的股权,而在并在未来三年内从IBM手中买下剩余的30%股权。
2). 2002年10月1日起,全球前四大硬盘制造商(IBM、希捷、迈拓和西部数据)先后“变脸”,“擅自”将普通IDE硬盘的质保期限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一年……。
3). 广州七喜电脑成为三星硬盘在华总代理,在其它几大硬盘厂商纷纷变更IDE硬盘质保期限为一年的时候,七喜扛起三年质保的大旗进军DIY零售市场;
上面说的是2002年硬盘市场大事,对于2002年硬盘技术上的“颠覆”,我们是从串行ATA与并行ATA的新旧交替来理解的。在2002年硬盘技术市场,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串行ATA即将真正走向舞台,而全球几大硬件厂商(包括Intel、Seagate、Maxtor、IBM、Adaptec等)自2002年下半年起也都在为2003年Serial ATA能真正进入市场作各种准备工作。此外,IBM推出的 AFC盘片技术的广泛应用令硬盘容量成倍增长,正因此,使得200GB的IDE硬盘成为现实;而为了突破137GB的BIOS容量限制问题,Maxtor(迈拓)公司主导的BigDrive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使用。
以上,笔者概括性地介绍了2002年全球硬盘业的技术和市场的变迁,想更深入彻底地了解2002年全球硬盘业到底发生了那些大事以及将对用户造成那些方面的影响,请看下文详细介绍。
2002年硬盘技术回顾之未来属于串行ATA
对于2002年硬盘技术方面的回顾,其实也是老话长谈,除了几个新鲜点的名词外(例如BigDrive、FastDrive、AFC和ATA/133),其它的技术全都属于旧技术推出新版本,至于被大家炒的异常火热的Serial ATA,如果用户关心硬盘业,相信在2000年就已经从IDF(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看到了它的出现,只不过那时串行ATA处于萌芽阶段。考虑到2003年将是串行ATA的天下,这里笔者就重点介绍一下Serial ATA,以及用户在选购产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未来属于串行ATA
对于串行ATA的相关技术分析文章,相信读者已经看了许多。笔者这里不再进行深入剖析。Serial ATA是随着2002年几次重要电脑展会的顺利召开而更加如火如萘。为什么Serial ATA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呢?而又是什么在吸引着众多硬件厂商为之倾倒呢?追根究底,其实可以说,这只不过因为Serial ATA是个人电脑未来的发展方向。
Serial ATA中文直译过来也就是串行ATA,它与目前广泛采用的ATA/100或ATA/133等接口最根本的不同在于,以前硬盘所有的ATA接口类型都是采用并行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因而统称并行ATA。而Serial ATA,顾名思义,也就是采用串行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简单回顾串行ATA走过的路,它是在2000年被提出的。而后在IDF2001上,英特尔公司联合几家重量级硬件厂商(包括APT 科技、Dell电脑、IBM、希捷科技、迈拓公司等)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版。对于Serial ATA,在2002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Serial ATA2.0标准的正式确立。
那么,Serial ATA又是如何进行连接电脑系统的呢?从下图(Serial ATA连接组件示例图)中,您是不是能看出一点眉目。它与并行ATA接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接口电缆的芯数大大地减小了。而在目前支持SATA的主板还没有正式上市前,用户只能通过SATA硬盘控制卡的方式来连接SATA设备。
Serial ATA 连接组件示例
2002年硬盘技术回顾之AFC令硬盘容量剧增
AFC即反铁磁性耦合介质技术,它是由全球存储技术的领先者IBM公司于2001年推出的,它的工作机理就是在磁层内增加一层由2~3个贵金属钌单元构成的超薄层“Pixie Dust”的三层构造。Pixie Dust翻译成中文名即为??仙尘,很有神话色彩。在2002年,AFC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也使的现在硬盘的容量成倍增长,现在单碟80GB的硬盘已经上市,相信不久的未来,容量超过200GB的硬盘将随处可见。
这里我们谈的是技术回顾,所以就简单介绍一下AFC的工作原理。传统的磁盘媒介存储数据只有一层磁层,代表着合成的磁性合金(例如碳-铂-铬-硼,CoPtCrB)。AFC媒介是一种多层结构,它在两个磁层间加入额外的稀薄层–它的厚度只有三个原子厚–它们是一些无磁性金属:钌。这么精确的钌厚度导致在每个磁性层之间耦合着相反的磁化方向,这就称为反铁磁性耦合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
AFC磁性介质
AFC媒介的单磁性转化示例
当在快速转动的盘片上读取数据时,磁盘片上的记录头将感应盘片上涂的具有磁效应转化功能的磁性介质,而它产生的电信号振幅与磁媒介的“磁性厚度”相称的,这就是媒介的残余磁矩密度(”Mr”)和它们的物理厚度(”t”)。随着数据存储密度的增加,介质的磁性厚度(技术术语是Mrt)必须被成比例地减小,以至于使磁转换足够强烈,以使读取数据更清楚。而传统的介质,这就意味着必须减少了介质的物理厚度,显然这就使传统磁性介质不能无限制地提高。
2002年,IBM公司在最新发布的TravelStar产品中,通过在AFC中介质中增加额外的超薄层“Pixie Dust”,使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存储密度再次得到提高,此项突破已应用于TravelStar 80GN上,这使得笔记本电脑硬盘的最高总容量达到了80GB。
2002年硬盘技术回顾之BigDrive和FastDrive
BigDrive令你放心用上大硬盘
自1980年开始,硬盘容量限制问题已成为个人电脑界内不争的事实,在过去15年间存储业内至少发生过10次左右的容量障碍问题,最为人们熟悉的可能就是 528MB及 8.4GB的硬盘容量限制。这些已经发现的容量限制问题都已被成功解决,因而人们都慢慢淡望了它的存在,但旧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新问题的出现,根据对目前硬盘设计机制及工作原理的分析,不难看出,下一个将出现的容量障碍点将是 137GB。
硬盘容量障碍史
而据上面的介绍,在2002年中已经出现了容量高达200GB的IDE硬盘。为了能突破上述的137GB容量限制,Maxtor公司提出的BigDrive技术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进一步扩展 ATA硬盘的寻址范围,将寻址位数由原来的 28位增加到 44位,这也就是 Big Drive的技术精髓。48 位的寻址范围在理论上使将来的硬盘能够管理高达 144PB(相当于 144,000GB)的大容量。
ATA/133,失败的尝试
ATA/133是2002年迈拓主推的一项接口技术,它作为ATA/100的后续并行ATA接口类型,具有升级简单、方便、成本低等特点。迈拓公司原来打算将ATA/133即FastDrive技术作为ATA/100的下一代接口类型,使其成为2002年市场主流的接口类型,但结果却很不理想。虽然拥有VIA、HightPoint、SiS、Promise等大牌硬件厂商的大力支持和推介,但缺少了Intel芯片组的直接支持和其它几家全球性硬盘厂商冷漠相待。使ATA/133显得非常无能为力,最后,在2002年中,并不能如迈拓公司所愿使ATA/133成为市场主流。而在2003年,迈拓已经加入到Serial ATA阵营,据我们最新获得的消息,支持SATA接口类型的金钻九代已经在日本电脑市场上市了。
2002年硬盘市场回顾 IBM存储王朝土蹦瓦解
2002年硬盘市场:大象死了
2002年的硬盘市场最令我们注目的就是IBM硬盘将与日立存储部门合并,说是合并,其实就是日立存储收购了IBM硬盘事业部,因为在新公司中,IBM仅占30%的股权,而据双方透露的消息显示,IBM将在一至两年内抽出这部分资金,从而彻底从硬盘领域退出。这消息真令人伤心,因为这就意味着,IBM硬盘品牌在2003年开始将慢慢退出市场并消失在用户的眼前,相信结局会跟当年的存储巨孽昆腾硬盘一样。废话少说,下面让我们进入正题。
1.存储王朝土蹦瓦解,IBM硬盘走向没落
关于IBM硬盘的话题在2002年似乎一直都那么多,先是网上盛传IBM腾龙三代、四代硬盘出现质量问题,导致返修率奇高。不管这是谣言也好,是事实也好,反正现在国内用户一听说IBM这个三个字母组成硬盘品牌就直摇头。而一听到IBM硬盘的“哒哒哒”死亡之声更加令我们心惊肉跳,或者担心久了就是从心里排斥这个品牌。
这可真令我们伤心,因为IBM在存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一直无人能及,想当初第一块“温彻斯特”硬盘就是IBM的杰作,至于现在集成在每一款硬盘上的GMR巨磁阻磁头技术更刻着IBM的名字,而去年能大幅提高硬盘容量的AFC技术也是出自深蓝之手……,所有这些都不能不令我们从心里佩服IBM硬盘的技术实力。不过,话是这么说,当市场越来越少的人接受直至无人敢问津IBM硬盘时,也就意味着IBM硬盘开始走向没落了。
回想去年的那个时候,就在IBM腾龙四代硬盘的连续工作时间不允许过长的“传言”被炒的沸沸扬扬时,我们就听到了IBM硬盘即将在2003年与日立存储部门合并之说,而从媒体记者参加的2003年IBM存储发展研讨会上则实实在在地证实了这点。另外,从我们最新收到的消息表明,美国纽约当地时间2002年12月31日,IBM硬盘已与日立存储剖门正式合并了,新公司名称还未定,未来IBM-日立硬盘将采用何种新品牌来营销市场,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不过据双方官员透露,合并后,将启用一种新品牌,而不会延续IBM或日立中的任何一种品牌。
2002年硬盘市场回顾 蓝德骑虎南下,率师迁都上海
由于IBM硬盘的没落和即将退出,所以全球IDE硬盘的三国演义(IBM、希捷和迈拓),暂时就成了龙虎斗。当然,我们不排除在IBM和日立合并重组完成后,会横空多一只更“威猛”的老虎,但就已经过去的2002年来看,Maxtor与Seagate在过去一年中的市场竞争是争锋相对的。
就迈拓来说,它采用市场策略与其它几大硬盘厂商稍有不同,因为像IBM、希捷和西部数据,它们在华的总代理一般都不止一家,其中西部数据最甚,达到了七家总代理,而唯独迈拓硬盘采用独家总代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如果只有一家总代理的话,那么,用户在关注Maxtor硬盘的时候,就格外地注意建达蓝德电脑公司,蓝德的一举一动,也直接影响着迈拓硬盘。因此,在2002年中,建达蓝德公司移师上海之事就成为迈拓硬盘本年度最大的事情。
其实,现在我们处于一个信息传递非常发达的现代社会,所以在何处办公的重要性相对于以前来说,越来越不明显,而且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也在大力发展IT产业,因此,利用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完善的国际物流渠道也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2002年硬盘市场回顾 希捷赚到钱了重新上市了,没事偷着乐
希捷公司在2002年相对显的比较沉静,除了在2002年发布几款新产品(包括新酷鱼V代和SATA接口的酷鱼7200.7、5400.1等)之外,好像给我们感觉没什么大事发生。或许正想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所以在2002年12月13日,Seagate(希捷)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重新上市,一共募集10.8亿美元资金,但其中,该公司只能取得3.17亿美元,其余部分则流入收购公司与管理集团的口袋中。
如果你关心希捷,对希捷的历史稍有了解的话,可能就会知道,Seagate是在2000年下市转为私人公司,这有一段复杂的过去。1998年,Seagate是一家拥有软硬件事业的上市公司,以制造硬盘闻名市场。当时Seagate希望专注于硬盘事业,因此将软件事业出售给Veritas软件公司。不过此笔交易是以股票计算,Veritas同意以相当于16亿美元的股票交换买下Seagate软件事业部门,也因此Seagate拥有将近三分之一的Veritas股权。Seagate虽然拥有Veritas股权,但由于课税问题,所得利益无法转移给投资人,经双方公司协商后,Veritas同意透过“下游合并”(downstream merger,亦称反向合并)买下Seagate,但只取得原先Veritas部分的股权。2000年11月,私人投资公司Silver Lake Partners出面以20亿美元买下Seagate。
不过,退市后的希捷公司在去年没有令大家失望,也没有使投资人失望。因为希捷公司公布的2003会计年度第1季度(2002年7月~9月份季度)的结算。基于联合结算的营业额为15亿7900万美元。上年同一季度的营业额为12亿9400万美元,而上一季度的营业额则为14亿7300万美元。基于会计准则(GAAP)的纯利润为1亿1000万美元,与上年同一季度的3400万美元相比大幅增加。
在扣除700万美元的精简整顿费用等临时性经费以后的纯利润为1亿1700万美元。上一季度在扣除临时性费用以后的纯利润为9400万美元。本季度的EBITDA(在扣除利息、税金以及折旧费以前的利润)为2亿2600万美元,上年同一季度的EBITDA为1亿3200万美元,上一季度的EBITDA为2亿2300万美元。希捷在该季度供货的硬盘数量达到1670万台,创下该公司的历史最高记录。在2002年IT的寒冬中,拥有如此业绩,应试算是不错的企业。
2002年硬盘市场回顾 WD专攻IDE业绩不错,但在华越来越小心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公司简称WD,是一家专攻IDE存储产品的美国企业,或许正因为专攻IDE产品,公司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西部数据公司在2002年的业绩还不错。但从我们接触的情况看,西部数据在华似乎越来越小心了。在2002年上半年,我们还能在中国的中文媒体上看到关于WD的产品宣传,但至2002年下半年开始似乎少之又少。同样,WD原来在华也由一家PR(公关公司)进行简单的产品宣传和促销,而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好像也没有了。真不知道,WD是不是想退出中国市场。
不过,令我们高兴的是,以上这些市场猜测并没有影响和阻碍到西部数据公司IDE新产品的推出。在2002年中,西部数据公司还是出了几款令我们印象深刻的IDE硬盘,其中WD2000BB/JB 这两款硬盘以容量巨大(200GB,这是目前市面上最高容量的IDE硬盘)而备受关注。至于他们的产品性能,从硬盘地带网站的评测结果来看,它们表现十分不错。
2002年硬盘市场回顾 四大厂商集体变脸,三星硬盘独孤求败
硬盘质保,这个问题至今仍在部分电脑用户心中隐隐地痛。事情缘由是,自2002年10月1日开始,希捷、迈拓和西部数据三家全球性硬盘厂商在同一天公布了争对IDE硬盘的新的产品质保策略。大概情况都是将IDE硬盘的质保期限由原来的三年变更为一年,除了整合有8MB缓存的高端桌面硬盘外。而IBM硬盘也于2002年11月15日公布了类似的产品质保策略,至此,全球前四大IDE硬盘厂商先后“变脸”。
SEAGATE启用质保新政策官方网站说明页面
MAXTOR启用质保新政官方网站说明页面
WD 启用硬盘质保新政策官方网站说明页面
此消息一出,国内用户顿时一片哗然,有责备声,有理解声,也有漠不关心之声。但更多的电脑用户是对此表示不理解,甚至愤怒。从硬盘地带网站的“硬盘质保风波调查”结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广大电脑用户心声,为此,硬盘地带网站还特意撰文给予深度报道,若用户有兴趣,可以去找找看。
不过,事情过去的还是要过去,当我们以现在的眼光去审核这四大厂商的IDE硬盘产品新策略时,给予的更多是理解。其实,用户除了理解,也做不了什么?难道,要因此去找IBM、MAXTOR、SEAGATE和WD的厂商打官司,去说理?对于,最终用户来说,显的太过于无力了。因此,笔者比较喜欢欧洲,因为欧盟法律规定,在欧盟区内销售的产品应最少具有两年的质保期,为此,这四大厂商的IDE硬盘在欧盟区域内开了特例。
当然,我们在羡慕欧盟区域内电脑用户的同时,也可以考虑正在国内销售的另一种品牌的IDE硬盘,即三星硬盘。因为三星硬盘至今依然高举三年质保大旗,可能有些用户会疑问,三星硬盘原来不是一直在做OEM的吗?没错。但自从2002年广州七喜电脑成为三星硬盘在华总代理之后,也意味着三星硬盘将全面进军国内DIY市场。
2002年硬盘市场回顾 用户开始过敏IBM硬盘,长城代工亦成焦点
这是我们对去年硬盘市场要说的最后一点,其实这点可以不说,但用户在去年却异常关注长城硬盘制造公司代工IBM腾龙四代硬盘之事,所以我们就此简单说明一下。代工,这个应该不算是什么新名词,也不应该成为一件新鲜的事情。可因为与IBM硬盘扯上了,更因为是由国内的长城硬盘来代工,这就显得不普通了。
说它不普通,有如下两点。其一:如上所述,IBM硬盘在2002年可以说正处于焦点时期,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用户的心里中,就绷得紧,可能一方面因为IBM硬盘实在太有名了,另一方面因为IBM硬盘出了问题。其二:长城硬盘也有过失败,如果用户关心存储,并且记性好,应该就会记的,在一两年前,中国的市场上出现一种名为“长城”价格极低的国产硬盘,按理说,作为中国人,应该支持民族产业,这没错,但长城硬盘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它的返修率在当时高的出奇,所以口碑极差,因此,长城硬盘在市场上出现了一段时间后就消声匿迹了。
从以上两点分析来看,IBM腾龙四代硬盘由长城硬盘公司来代工,从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也就不难理解。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上反应了IBM硬盘品牌的影响力及用户对IBM硬盘的一种心理。
2003年硬盘业展 进入存储新时空
以目前全球桌面应用硬盘市场状况来看,今年,即2003年硬盘市场,想必也不会在平静中渡过。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串行ATA产品将走俏,并有可能于2003年下半年时走向市场主流。毕竟,经历了2年的技术铺垫,产品未出,第二代标准已经定义的Serial ATA是在万众瞩目和百般期待中产生的。在2003年上半年,市场上就将大量出现串行ATA接口的硬盘,目前已经确定支持串行ATA接口类型的硬盘包括希捷酷鱼V(SATA)、酷鱼7200.7和5400.1,迈拓金钻九代(DiamondMax Plus 9),西部数据WD2000BB/JB。对于,IBM日立和三星硬盘,相信也不会缺席这场串行的宴会,只是我们目前还无法预见他们将会有那款产品支持串行ATA。
其次:硬盘容量更大、更快、更稳定,这点是在每年的存储市场回顾与展望中都要提到的,而更大、更快和更稳定也是硬盘自始不谕的发展原则。所以,对这点,我们也没什么话可说。对于,2003年是否有可能出现10,000RPM的IDE硬盘,这点似乎并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证实。不过,硬盘的单碟容量将越来越大,这倒是真的,单碟容量增加了,硬盘产品容量自然会更大。
最后:对于2003年硬盘市场竞争情况,目前的变数还很大,新成立的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HGST)将以什么角色进入市场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消息。西部数据公司将如何更好地运作中国市场,好像也没什么好招。七喜代理的三星硬盘高举的三年质保大旗是否还能在2003年得以全程不倒,好像也存在许多变数。最后,对于希捷和迈拓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争锋相对,我们还是等着看好戏吧。
总之,2003年硬盘,我们将进入存储新时空,感受存储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