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评论:IBM中国云的路子
张群英 发表于:13年09月18日 13:31 [原创] 存储在线
DOIT专栏文章
输赢的故事
当Amazon从IBM手里抢走了美国中情局价值6亿美元的大单时,业界反映激烈,哗然声和欢呼声交织一片,此事被解读为互联网精英们在云计算市场里程碑式的胜利。说到原因,终究是因为被视为云计算老牌劲旅的IBM输给了互联网新锐的缘故。
很快,IBM就让全世界知道了姜是老的辣这话的力量——时隔一个月后,IBM以近乎优雅的姿态宣布成为美国内政部首要云服务供应商,在未来10年内将获得约10亿美元的收益。有趣的是,解读此事的声音不多,似乎IBM的胜出是理所当然的——早在多年前IBM就推出了整体云计算解决方案SmartCloud,在私有云领域的能力强大,市场非常清楚这一点。
然而,IBM在云计算市场的风光似乎只局限在私有云市场。在以Amazon、Google为带代表的互联网精英们跑马圈地、推倒一堵堵围墙的公有云领域,IBM看上去有些黯然。
IBM在公有云领域落后了吗?实际上,IBM针对企业用户推出的公有云服务平台SCE以及SCE+,目前已在全球的6个数据中心部署了8个PoD(资源池)。从生意角度,IBM的云计算业务预计2015年收入达到75亿美元,也算得上是庞大的生意了。可是,相比于AmazonAWS、微软Azure的“流行”,IBM SEC市场声音单薄,对许多人来说甚至是陌生的。不过对于那些正在使用SEC云服务的企业来说,这一点不尴尬,因为IBM公有云天生注定就是为他们这样的企业客户服务的,相比于个人云服务市场的热闹,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级公有云的调子自然不高。
今年第二季度,IBM高调了一把,宣布收购SoftLayer。这家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IaaS供应商,在全球拥有跨越美国、亚洲和欧洲的13个数据中心,拥有多达21000个从Web创业公司到大型跨国公司的客户。如果SoftLayer与IBM苦心经营多年的SmartCloud云服务相结合,似乎是注定的赢家。IBM是全球最大的外包服务提供商,也是全球最大的IT咨询服务提供商,其在企业级系统上的实施交付和管理能力独一无二,结合SoftLayer得到市场认可的运维经验,获得了业界相当积极的评价:“收购SoteLayer之后,IBM在公有云市场、尤其在IaaS和PaaS领域的实力将大幅度提升。”
不过在中国市场,IBM的公有云一直停留在传说阶段。众所周知的经营资格等问题,把IBM挡在了被认为潜力巨大的中国公有云市场之外。直到6月份,微软突破政策堡垒,通过借壳世纪互联的方式,成为第一个将公有云平台落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后,IBM的中国公有云策略也逐渐浮出水面。
布局中国云:低调落子
7月的北京,白天烈日炙热,夜间充斥着震撼人心的电闪雷鸣,仿佛每一天都在孕育巨变。就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IBM以丝毫无豪华之气的场面,宣布与一家名为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签署公有云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横跨设计、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涵盖云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根据该协议,IBM将与首都在线共同构建公有云平台,IBM承接该平台的设计、研发、构建,并全面参与该平台建成后的管理工作。该平台将于2014年初正式上线提供服务。
这是IBM公有云战略落地中国的第一步,有些出乎意料地平静到来,倒是令市场有些措手不及。与6月份微软以近乎夸张的高调宣布公有云落地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IBM的这个动作显得太过低调。选择的合作伙伴——首都在线似乎也是一个远离喧嚣热闹的低调者,市场的讶异可想而知。
“首都在线是中国最早的IDC服务提供商之一,并于2009年进军云计算市场,向政府、金融、娱乐、门户等多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及IT增值等多种服务。首都在线拥有完善的数据业务运营体系、完备的资源和市场规模,在云计算市场已经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当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曲宁这样介绍的时候,听者多带迷茫表情,而风格硬朗的曲宁会以温和的口气不紧不慢地进一步解释:“我们成立于2005年,2009年全面转向云计算业务。我们是一家完全客户驱动的公司,当时业务开始往这方面转的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大家现在炒得很热的云计算,完全是跟着客户的业务需求一步步走到今天。2010年在新三版挂牌,2011年4月武汉公司成立,2012年的12月上海公司成立。我们要为高速成长的互联网提供触手可及的云服务。”
比起世纪互联以及鹏博士等,首都在线的规模不占优势,但其一直坚持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得它能够将更多关注力聚焦在高效运营和优质服务方面。所谓“轻资产”模式,就是不自建数据中心,而是以运营为主。硬朗、温和、绵长,这符合IBM的一贯风格,也许正是这种特质打动了IBM——无论IBM还是微软,外资拿到中国公有云市场运营资质的其中曲折和多磨可想而知,所以在选择本地合作伙伴时格外谨慎。据说IBM考察了很多家具备公有云服务能力的本地企业,最终选择了首都在线作为中国公有云市场布局落子的第一步。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王胜航的说法是:“是不是很专业、是不是具有很强的市场理解能力和渗透能力、控制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首都在线是很少见的市场能力和专业能力非常强的公司。他很专业,我也很专业。”
然而,相对于IBM对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期望,首都在线的容量是不够的,所以双方的合作并不是排他性的。
周密包裹着能量
今天的中国公有云市场,不过刚刚拉开帷幕,大家抢的是未来。
相对于微软的激情四射,IBM公有云在中国的落地方式稍显迟缓,且调子定得也不高,更像是一次小心翼翼地试探。对此,王胜航有这样的解释,说进口车在中国有专卖店,但车的设计和制造都在国外,技术没有植入到中国来。而IBM现在立志于做一件事,就是把技术带到中国来,跟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把车的技术,从设计到销售、维护、质量跟踪都在国内落地。“我们要做事情不仅仅是开一个门店卖国外的东西,而是真正把公有云技术带到中国来,与中国本地的云计算运营商一道成长”,他说。
这大约也是IBM低调的缘故——技术的植入非一日之功,这个工程需要周密而踏实的长线布局,快拳打出去这种招式显然不合适,IBM需要的是周密部署,把能量有节奏地释放出去,慢慢聚拢影响力,进而转换为真金白银,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从这样的角度去看,IBM公有云落地中国的第一子,低调背后是周密部署,显然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策“IBM公有云之路”,而非试探。放眼望过去,IBM的云其实很孤独——在IT产业界,再没有一个公司拥有与IBM一样丰满的产品线和系统化的服务能力,因此IBM的云天生注定与众不同,也因此而孤独。
说到门店式的云服务,其实IBM也有。例如Softlayer在中国有很多客户,王胜航透露,SoftLayer在中国的业务布局也将拉开帷幕。按照IBM的说法,其在中国的公有云发展路子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Enterprise+Softlayer的门店服务提供模式;第二个方向是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园区云服务,交由当地服务商运营,例如IBM帮助襄阳建立汽车云,让当地政府能够整合产业链;第三个方向就是与首都在线的合作模式,即双方共同建立“合资工厂”、共同运营。
显然, IBM公有云在中国的落地,是一个完全与微软不同的故事。微软更多是借壳世界互联,激情是主调;而IBM与首都在线的合作则更像是一场默契悠长的婚姻故事,周密里包裹着穿透岁月考验的能量。不管这个平台到底能带来多少“实惠选择”,不管IBM植入技术的思路能不能让这个平台改变中国公有云“重资产、轻价值”的白热化竞争,也不管这个平台能不能带动中国企业级公有云的规模性应用,于中国公有云发展史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第一次带来了“技术植入、共同运营”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