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会重新回到起点吗?

  • 2015-10-21 13:35:58
  • 存储在线原创 宋家雨

[导读]无论是3D MLC以及TLC闪存(NAND)技术,还是英特尔联手美光推出的3D XPoint技术,英特尔都做好了技术储备。

  “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姜育恒先生一首《驿动的心》唱出了对于人生的理解,人生如此,事业也是如此,惟有不断把我住机会,事业人生才会精彩。
 
  说到英特尔,首先会想到处理器,但如果你熟悉英特尔的历史,就会知道最初它是一家半导体存储器的公司。所谓半导体存储器,可以简单理解为:RAM和ROM,也就是所说的内存。之所以英特尔能够成为处理器的翘楚,主要缘于1971年公司的战略转型,方才塑造了今日的辉煌。如今,再度面临着固态存储这个新的战略转折点,英特尔会重新回到起点吗?
 
  技术、市场都不是问题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4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逼近30亿。在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了6.49亿,其中,手机互联网用户5.57亿,每年新增智能手机4.15亿,PC和平板电脑的保有量达到了5.72亿。大量的设备接入,将推动前所未有的对于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IDC预测,2015年至2020年,全球生成的数据量将从7.2 ZB增加到至少40ZB,这意味着人类的数据存储制造能力,即使100%满负荷生产,2020年仍然没有办法满足数据存储的需求。可以说,未来市场存在着巨大空间。
 
  数据增长的需求超过对CPU计算能力的需求,表现在发货量上,存储增长堪比CPU的增长,与此同时,数据存储正在从磁盘向闪存的转型过程中,存储介质正在从磁盘转向半导体晶体管,这种转型就给半导体制造商带来了新的商机。从制程工艺来说,半导体晶体管可以用来制造CPU,同样也用来制造闪存颗粒等新的存储介质。

3d MLC
 
  英特尔公司资深副总裁非易失性存储器(NVM)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Robert B. Crooke表示:英特尔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3D MLC以及TLC闪存(NAND)技术,还是英特尔联手美光推出的3D XPoint技术,英特尔都做好了技术储备。

\
 
  根据透露,英特尔可以提供32层堆叠的3D MLC的技术,可以提供容量10TB的固态硬盘。而3D TLC的技术,目前还只能限于消费产品市场,企业级应用还是以3D MLC为主。据英特尔公司非易失性存储器(NVM)解决方案事业部策略及产品规划总监Prasad Alluri预计,随着3D技术的引入,固态盘较之磁盘在成本上会大幅度接近,但I/O吞吐能力、能耗,以及空间的节省方面,固态盘技术的优势显露无疑。
 
  3D XPoint技术
 
  与NAND技术相比,3D XPoint技术是全新的VNM技术,具有NAND类似的容量以及内存(DRAM)类似的性能。

\
 
  在定位上,3D XPoint主要用于替代内存,由于它具有类似闪存的速度,同时具有非易失性存储的特性,在断电的情况下,3D XPoint中的数据也不会丢失,这就给未来内存数据库应用带来了新的应用方式,由于数据不需要加载,就可以免除等待启动的困扰。

\
 
  不仅如此,英特尔倡导并推动NVMe标准,进一步减少软件协议栈不够优化所带来的系统延迟。未来,随着NVMe标准的推动,系统与固态盘的连接将从现有的SAS专向PCIe,I/O性能进一步提升。可以预计,NVMe将成为新一代的服务器的标准配置,SAS将告别舞台。
 
  英特尔会怎么抉择
 
  从技术上看,英特尔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实际上,目前英特尔的固态硬盘、PCIe闪存卡等存储产品的销量都在市场上位居榜首,英特尔也在力推NVMe标准,所有这些都将带动和促进x86产业生态的发展。
 
  但从未来发展角度思考,存储完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业务,创造一个更大的生态空间。从战略决策上来说,存储会替代处理器成为英特尔新内涵吗?应该说,有这种可能性,存在想象的空间。如果存储在英特尔具有这样的战略高度,可以想象美光绝不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如传说中的紫光所并购。
 
  如果存储果真能够成为战略高度,对于英特尔来说,这就是一次回归起点的旅行,充满传奇的新色彩。面对这样的诱惑,英特尔会何去何从呢?
作者的更多文章

热点文章

精彩专题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doitmedia"
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1.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订阅中心
  2. Copyright © 2013 DOIT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经营许可证:030972号 电信业务审批 [2009]字第572号
  4. 京ICP备13004627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105